2)第五十六章:昨日是非终觉浅(二)_东北虎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选定苏联的ml20型152毫米榴弹炮作为蓝本改进现有的150重炮,使用开脚式驻锄,充气橡胶车轮,加装炮口制退器,扩大药室容积;使用电渣重熔钢及万吨水压机锻造炮管及主要零部件毛坯,使用身管自紧技术降低炮管壁厚,使用焊接技术取代铆钉,杨琨为此搜集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和加工设备。张学良为新炮设定的技术指标是:口径定在毫米与俄国保持一致,杨琨还惦记着中国陆军的那几千门152毫米榴弹炮和海量的炮弹,35倍径,最大射程大于15公里,炮弹重量小于50公斤以方便炮兵装弹,火炮行进全重小于吨。

  至于师属炮兵主力的100毫米榴弹炮,张学良考虑要尽量轻一点,炮弹火力强一点儿,反而射程近一点没关系,主要承担步兵火力支援任务。所以以美国m2a1为蓝本,但是将大架改成苏联d30榴弹炮样式的三脚大架,战斗时三条大架打开,火炮可以360°环射,2分钟完成战斗转换状态,可以快速转换阵地。张学良要求的指标为:口径100毫米,22倍径,弹重不超过20公斤,最大射程10公里,火炮行进全重不大于吨。

  这哪是改进火炮,这完全就是重新设计新的火炮,兵工厂的火炮总设计师哈德曼完全被张学良的要求所震惊,这两门炮要是能研制出来马上就是全世界同类火炮中最先进的了。一方面惊叹于张总司令要求之高,另一方面出于设计师的荣誉感,哈德曼立即投入了全部的精力,自感能力不足,还从奥国请来了他的导师奥京工科大学教授诺森贝格到东北来提供技术指导,从德国请来了好朋友布尔希制造公司总工程师埃里希·穆勒教授主持152毫米重炮的研制,而自己专注与100毫米轻榴弹炮的开发。这两位教授都曾经从事过火炮的设计,是火炮界的大牛,但是一战德奥战败,新火炮的开发基本上都处于停滞状态,他们也只好从事其他工作,这次接到哈德曼的邀请设计新型火炮倍感振奋。到了东北之后震惊于各种设备的先进,信心就更足了。按照张学良的要求和提供的大致设想图,很快在四个月内就完成了设计图,现在已经进入了样炮制造阶段,在兵工厂以及其他工厂的全力配合下,项目进展很快,估计到八月份就能完成装配进入试验阶段。

  “邻葛兄,这次的欧陆之行,对你个人有什么收获吗?”见杨宇霆原来身上的狂傲之气全无,一副谦虚谨慎的样子,张学良不免有些好奇。

  “哎!大帅,不出国不去欧陆强国走一走,不知道自己的愚蠢和可笑。”不免有些萧索,张学良诧异的看着他。“这次在法国,我去参观荣军院瞻仰拿破仑皇帝,碰到了不少法国老兵,年纪跟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