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中出现的人物_东北虎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尚清(1868—1947),字海泉。1868年(清同治七年),生于辽宁省铁岭县镇西堡乡果子园村一个农家。兄弟三人,刘尚清居长。其弟皆务农,独刘尚清读书走仕途路。

  刘尚清幼入私塾启蒙,稍长诵读四书五经。刘勤奋好学,年20已博学多闻,学识优异居全县数十名附生(秀才)之首。1911年3月,赵尔巽再次出关赴任东三省总督。督署设度支等七局,选用地方贤能充任干部,刘尚清入选度支局任职。年内升迁科长,并入奉天法政学堂甲班深造。1913年,任奉天财政司科长。1914年春,刘尚清于法政学堂学成毕业,被派赴东三省官银号工作,不久升任总办。

  1916年4月,张作霖驱逐段芝贵,受封为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代巡按使,执掌奉天军政人权。就任之初,张作霖委王树翰为财政厅长,刘尚清继续留任东三省官银号总办。当时东三省金融紊乱,纸币复杂,特别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奉天小洋票酿成挤兑形势。张作霖一面指示印发纸币,一面没收私帖,但收效不大,到10月奉天小洋票挤兑日益严重。张作霖为稳定金融物价,巩固其统治地位,将勾结日人进行挤兑活动的兴业银行副经理刘鸣岐,“瑞桓昌”金店执事黄献廷等5人,在大西边门处决,以示镇压。枪毙5人,只是一度平息挤兑之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隔不久,挤兑风潮又刮了起来。

  1917年11月,东三省官银号总办刘尚清,决定以小洋为基础,规定十二角作大洋一元,名之曰“一二大洋汇兑券”。其具体办法是储置现银于上海,以为汇本,另发新券,每元折合现银七角二分,任凭商民在上海购货,就地划拨现银,但不得在奉天索兑。官银号的小洋票,不准在奉天市面通用,因而这种汇兑券,也就代替了小洋票,在东北三省境内通用。至于奉天兴业银行发行的小洋票,则改称债券,一年付利息两次,仍旧流通于市面,不汇兑也不兑现。“一二大洋汇兑券”,于1917年计划呈准,到1918年7月始发行,它对平抑奉票挤兑风潮、缓和金融危机,起到很大作用。刘尚清因此深得张作霖的信任。

  1918年11月,刘尚清以奉票25万元在奉天大北关开办纯益缫丝公司,生产花素绸和纯丝。1919年6月,孙烈臣被北洋政府任命为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9月24日,刘尚清被张作霖派往黑龙江省署理财政厅长。1920年,兼鹤岗煤矿公司总办。6月5日,任黑龙江省财政厅长兼任吉林永济官银号总办。1921年5月免去黑龙江省财政厅长职。

  张作霖随着政治权势延伸到东三省全境,愈感到财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