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四七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公司乡村青苗贷殖民地锻炼过组织术、平视过公爵双眼的边缘人。

  他们,是成百上千不读“书”的少年,是在始皇帝治下安安去做亭长的中年。

  所以,当孟松麓面临此番檀香山之行的第一个问题时,他只能选择“暴动水手共和制”。

  因为这些一无功名,二无财富,三无血统,四不读书的人,都在平视他,甚至嘲讽他。

  当然,这是他们的原因。

  而至于孟松麓自己的原因,也有。

  因为他们学派的教育理念,是“通儒”。

  而他们构想的完美体制,是通儒为圣,管辖下面的半通不通的上士,再管下面六艺精通一门的中士、再管下面礼之一艺都要分婚丧嫁娶分别掌握一门的下士。

  配上他们设想的小学、县学、成均馆制,成均馆毕业后分斋去基层历练的教育理念。

  再配上他们设想的文武双修、六艺精湛、提升军人为四民第二位、郡县议事会等政治空想。

  其实他们的理想制度,类似于哲人王,加骑士团,加学术理事会。

  他们定义的【通儒】,是哲人王,兼单挑王,兼孙吴战神,兼技术王,兼科学大佬,兼数学王,兼职一身。

  于是等着上船之后,孟松麓很快就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他曾以为,自己是上士,自己可以做通儒。

  但当船行驶到大洋之中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其实只是个下士。

  甚至,尴尬的发现,自己通儒没学成,结果样样稀松。

  他们学派的教育理念之下,自己连通儒的边都没摸到,哪有资格去以上位者的身份,去管这些人?

  其实,这倒是孟松麓有点妄自菲薄了。

  因为,船上的情况,过于特殊。

  应该说,此时世界上,不是天下,而是天下之外的整个地球世界,科学和数学的力量,除了在科学院里最能体现外,就是在船上了。

  船在茫茫大洋中航行的时候,本就是让“偏科者”大显身手的时候。

  孟松麓以为自己六艺精湛。数学其实也不差,至少相对于大顺将近百万生员来说,肯定不算差。

  但结果就是,在船上,被一个有点口吃、连背个论语都磕磕巴巴的、其貌不扬的的人,一道简单的月距角法算经纬度的手艺,惊得孟松麓陷入了四五天的自我怀疑之中。

  这也是他们学派自找的。

  换了别的学派,自有读书人的优越感。

  他们学派的发起者颜习斋,喷人颇多,而且是个坚定的“开卷无益”论坚持者。所以,一个论语都背不太明白、但却能根据月亮星星的位置,准确在地图上画出此时舰船位置的人,在他们学派,其实……算中士。

  六艺精其一者,可谓儒,天下生员大部分都是文人,根本没资格叫儒生。这是他们学派自己说的。

  当然他们学派想的挺好,要教出来精锐的“通儒”。

  问题是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