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6章 大型种企的应对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间引起了行业的警觉。

  天禾后续的示范会上多出了不少围观的人群。

  在疆省、蒙省、鲁省、黑省、豫省……

  “亩产3000斤,2000斤,2500斤……一个个数据不断刺激着种植户的眼球,发红的眼神里充满了对财富的渴望。”

  鲁省,农民科学家李灯海带着草帽,穿着半袖衬衫,像普通老农一样参加了天禾的丰收示范会。

  回去的路上,随行的于龙看着久久沉默不语的董事长,心里也感觉棘手。

  良久,李灯海才感叹道:“天禾种业占据了先机啊!”

  “苗期现场会,田间现场会,丰收现场会,完整的技术跟踪服务,这是天禾公司的创新。

  既让农民认可了单粒播种,又为农民提供了施肥、防治病虫害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让农民在现场感受到了天玉1号的增产效果。”

  于龙说:“先玉335也在东北效仿天玉1号的推广方法,今年也普遍能为农民增收200元钱。”

  沉思了会儿,李灯海才说道:“以后登海的品种都按这个模式了吧。”

  于龙迟疑了下,“天玉1号的产量优势太大,会不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即使受到了锈病的影响,天玉1号同样实现了亩产2000斤的超高产,在产量上几乎实现了降位打击。

  “怕什么,国内市场那么大,天玉1号吃不下的。”

  “好,天玉1号的杂交育成系材料也弄回来了,马上就可以与现有的系统育成系进行杂交、测配、分析。”

  李灯海点了点头。

  天玉1号产量上的优势太大,唯一的正规应对办法就是在现有的品种上进行改良。

  但至少得需要六七年的时间。

  六七年,天禾种业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李灯海着实羡慕天禾种业能培育出这么好的品种。

  “今年的玉米种子峰会,天禾种业参加的人是谁?”

  “好像是瞿阳。”

  “郭阳又不来?”

  “好像是。”

  李灯海皱了皱眉,天玉1号的育种人虽然挂的是天禾育种实验室的名,但其主导人还是郭阳。

  他其实很想听听郭阳对国内玉米行业的看法。

  国内玉米品种看似不少,但追本溯源的话,其实就那么几个,都是不断的改良改良,真正的创新其实很少。

  想到这,李灯海拨通了某个电话。

  ……

  “谁有958,今年准发家。”

  京城德农公司作为郑单958最大的经营公司,其在全国的销售网点在这两年早已铺满全国。

  也因此,对天玉1号带来的压迫感感受最深。

  尤其是在豫省,天禾当着德农的面搞了场声势浩大的丰收节,5500亩的玉米种植基地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甚至还用玉米棒子搭建了各种造型和舞台。

  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农户,还带来了众多本地的媒体和游客,种植户下单的场景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