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128 章 第 128 章_清穿锦鲤十四福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贫民百姓持自身户籍便可免费入学。

  学堂不但不收取一文钱,还会包吃包住,就连衣裳一年四季都有两身。哪怕这衣裳只是棉布衣裳,对穷苦人家来说,已经是格外珍贵。

  八、九岁的男丁,算得上是个半大小子,正是能吃的时候,如今有学院接手,不但能读书识字,还能给家里减轻负担,没有不乐意的。

  真当百姓不想自家的孩子读书出息?恰恰相反,越是穷苦的百姓越希望自家孩子能出人头地,有时候为了改变现状,一家人省吃俭用就是希望能培养出一个读书人出来。

  政策一出来,全国无一不叫好,一个个全都翘首盼望学堂的建立。有的百姓朴实,甚至还去当地衙门打听建造学堂的事儿,表示自己有力气,倒是可以不要工钱免费帮忙建造学堂。

  这样的事情每天在大清各个县城都会发生,并且来的人还都不少。

  看着从各地快马加鞭送来的情报,胤祯感叹:这才是最朴实的人。

  他想了想最后干脆下旨,允许他们就近招收建造学堂的工匠,泥瓦匠每天三十文钱,其他工匠每天二十文,依旧是中午管吃喝。

  圣旨是他派专人往下发的,并严令禁止贪污,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或许他真的沾染了佛尔果春的好运气,大部分人都不敢动这比建造银子,有那一小撮想要贪赃枉法的,钱还没放入口袋就被抓了个人赃并获。

  胤祯也不管登基之初见血不好,抓住的这些人全部抄家杀头,他用严厉的手段来了一招杀鸡儆猴。看轻新皇的态度,再也没有人敢打这银子的主意,到让这笔钱成了大清第一笔被落到实处的款项。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康熙有些好奇胤祯怎么会想到这些,要知道建立了学堂,日后国库每年的花项多的可不是一点银子那么简单。按照大清的疆土和胤祯的计划,每年至少也是百万两银子起步。

  “胤祯,你可准备好银子?”胤祯这些计划他不是没想过,就是因为花费太多,才会搁浅。国家税收主要是来自百姓,他担心会因为费用问题而加重百姓负担。这样对百姓来说依旧苦不堪言。如此还不如不让孩子们上学读书。

  “汗阿玛,您说的事儿,儿子都考虑过了,除了海外这一块儿子打算继续交易之外。儿子还打算增加赋税。”见康熙瞪着眼睛看他,他依旧镇定,“汗阿玛您先听儿子说完。”

  康熙气呼呼的,说,他就看这臭小子能说出什么花儿来。增加赋税,亏他想得出来。他要敢把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业折腾没了,看自己怎么收拾他。

  胤祯并没有被康熙的冷脸吓到,他沉着冷静的把自己的想法一点点说了出来。

  如今的土地大都是掌握在贵族和富商的手里,百姓有田产的很少,这一点汗阿玛也承认。他曾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