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 128 章 第 128 章_清穿锦鲤十四福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跟佛尔果春提过想要让百姓过好日子的事儿,佛尔果春一句话给了他灵感。

  佛尔果春说,百姓是很容易满足的,一亩地一块田赚上点银子吃饱饭就够了。

  他的灵感就来自佛尔果春那句一亩地一块田。

  “大清土地辽阔,汗阿玛还曾经发过过开荒任务。可是到现在全国依旧有很多荒地。荒地产出少,很多人觉得不对等,是以积极性并不高。”

  “所以,儿臣决定想了个折,开坑十亩荒地可换一亩中等良田,且这亩中等良田永久不收赋税,荒地十年之内免除赋税,之后若要继续耕种赋税只收一半。”

  康熙糊涂里,这是减税啊,胤祯刚才说的可是增加赋税。

  “这是对百姓的,我说的增加赋税是对贵族和地主的。”地主名下田产众多,每年靠租子就能赚的满贯。在他的计划里,每人名下不得超过五亩以上的良田,超过五亩就要增加赋税。

  五亩以下良田赋税只交两成即可;超过五亩却没超过二十亩的交三成;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的四成;五十亩地以上税收五成以及两百亩往上的六成税收、五百亩以上七成。若谁家能有千亩良田,那不好意思,八成以上的赋税交给国家吧。

  康熙依旧摇头,“胤祯,你这个可就激化了和贵族、地主之间的矛盾。不说旁人就是满朝文武怕是第一个就要反对。”满朝文武谁家没有个几百亩的良田,让他们辛苦一年把大部分的利益叫出来,他们肯定不愿意。

  文官还好说,武官手里头有兵权,万一兵变?

  别说完颜家会帮着胤祯,完颜家传承这么多年,良田也只多不少。

  胤祯会心一笑,“所以儿臣才要在全国各地开办学堂啊,再者儿臣这一政策主要是想让地主把田产交出来,只要他们手头没有这么多田地,也就不用担心赋税问题。”

  他觉得只要让地主们知道,田产已经不能给他们带来富贵的生活,反而是会带来沉重的税收,他相信这些人是愿意把田产交出来的。他也不白要这些人的土地,他早就想好了,下等田可补偿十五两银子,中等田翻倍,上等田再翻倍。

  有了这笔银子补偿,地主们自然可以拿着钱财去做别的营生。

  再说今日谈起这个制度也只是因为说起减轻赋税他才多说了一嘴,汗阿玛当年推行新制度的艰辛他看在眼里。这个赋税制度他还在完善当中,真的要实行至少也需要五六年。

  五六年足够他网罗一批人才了。

  等他手里人才多了,自然不怕这些大臣造反,你不同意,不同意就回家种田去吧,这个职位自然有旁人顶上。

  军队他也不怕,大清千万人口,青壮年怎么也有几十上百万。服兵役就从来没断过,以往汗阿玛还会区分满人汉人,如今他不论满汉都要服兵役,五年的时间他就不信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