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每一件古物都会说话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认真对待,所以运输速度很慢。

  这一天,修复过十几件元代瓷器之后,没事做的陈文哲,再次按照计划,开始研究宋代官窑。

  之前研究钧窑瓷器,这一次意外收获,就发现了不少钧窑的经典瓷器。

  没准现在他研究透彻了官窑瓷器,接下来就会获得一些官窑的珍品。

  当然,这里的官窑,不是官方的窑口,而是真正的官窑瓷。

  这种官窑是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

  他们供御捡退,在当时俗称“官窑”。

  官窑,毛公洞第一(今扬市一带)。

  南宋官窑瓷器沿袭北宋风格,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

  因为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

  当然,一种名瓷,绝对不止是这么一种特征,也不止这么一种有点。

  官窑瓷的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

  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

  另外“肉腐留骨”,也就是露胎处像死人骨头,俗称骨董,也是那时所造。

  当然,如果顺便能够把所有官窑的烧造技术,全都捋顺了,就更好了。

  今天所称官窑,泛指历朝官府烧造瓷器。

  其实,历史上仅指南宋时期烧造的瓷器,后世再无此称呼。

  所以严格地来讲,狭义的“官窑瓷”分为两种。

  一是御窑瓷,二是官窑瓷。

  由于两种瓷器均由“官家”督造和采办,所以对民间而言,统称为官窑瓷。

  但就管理而言,则有非常大的区别。

  所谓御窑瓷,是指专供皇家使用的瓷器。

  在器型、纹饰上均有严格的礼仪规定,等级森严,均与《车服制》严格对应,错用或擅用均为重罪。

  御窑瓷在严格的等级规范下,作为皇家专用的瓷器,也是细分成很多种类的。

  首先最好的肯定是皇家瓷,比如清雍正的“正黄瓷”,就是皇家专用色彩,仅皇帝和太子可以使用。

  纹样方面,皇帝所用为五爪金龙,亲王则只能用四爪行龙,且称为蟒。

  清代仅有“一诏二封”的恭亲王,一人享受过赐用正黄和五爪金龙的待遇。

  凡此种种,得以成系统流传到今的,首推“同治皇帝大婚瓷”;

  其次是王府瓷,型制设彩依例专烧,供包括亲王在内的其他皇室成员使用。

  文物中着名的“乐道堂瓷”,即是王府瓷中的典范之作。

  最后就是一品宫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种一品宫瓷,多作帝王赏赐之用。

  早期的宫瓷题材,多取自官服上的补服元素。

  比如武一品的麒麟,文一品的仙鹤等。

  值得一提的是,民窑瓷用龙,多将爪藏于云水之中而不现。

  可以说是一种皇家礼制,与民俗的相互妥协。

  《清史稿》记载:皇家御窑烧造,归养心殿造办处负责。

  即由养心殿造办处提供型、制、纹样、工艺要求。

  很多样品均在京城试烧,这一点在康熙一朝尤多。

  逢皇家盛典,则会专门指派高级官员(往往是皇室成员)督办。

  例如“同治皇帝大婚瓷”就是由恭亲王奕訢专门督造。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