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蜀王本纪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很清楚在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之中,关于古代蜀国的记载很多。

  这些记载,都是以算卦的卦词存在。

  迄今已发现有相关卜辞50余条(含残辞),其中武丁时期有48条,廪辛、康丁时期有3条。

  武丁时期带有“蜀”的卜辞,主要表达的内容有四项。

  一是记载了蜀人“页王事”,就是蜀人为商王做事。

  说明古蜀人,早在武丁时期,就归附了商王朝。

  卜辞显示,古蜀国首领人物在商王朝中大都身居要职,而且地位颇高。

  因为能被商王关心而卜问的人,一般都是臣服于商的各氏族或方国的首领一类。

  二是记载了蜀人保护商王、警卫王畿的一些军事事件和其他相关内容。

  其中有三条卜辞,联系起来显示一整个时间。

  甲寅这一天卜问,从蜀征调人是否吉利?

  甲寅至丁卯共14天,可能是从蜀征调攻伐缶的人员,还没有到达或没有到全。

  所以,14天二月丁卯这天又卜问,从蜀调来的兵员伐缶能否取胜?

  并连卜两次,都是吉兆。

  过14天后到庚辰这天,商王又再一次占卜了伐缶之事。

  “缶”是一个居地在今晋南永济西北一带的方国,因常与商王朝为敌而屡被商王征讨。

  由此可知,从商王准备派人伐缶到从蜀征调兵员,这些被征调兵员再从蜀长途跋涉至缶地,大概需要28天的时间。

  三是记载了商王武丁为祈求蜀国的农业,能有好收成而占卜的事情。

  能让商王关心到一次又一次地为其年景卜问祈祷,说明蜀在商王朝附属国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四是卜问到蜀国,或在蜀国逗留是凶兆还是吉兆。

  这一类卜辞大都发现于武丁后期,大约有12条,说明两国来往频繁,关系密切。

  武乙、文丁时期3条卜辞记载的内容同武丁后期类似,也主要是占问商人到蜀国停留之事。

  武丁后期至武乙、文丁时期,商人到蜀国如此频繁,意味着商王朝很有可能派人在蜀国担任了一些重要的官职。

  西陕周原周文王时期的甲骨文,也发现有“伐蜀”“克蜀”字样。

  说明周文王麾下的周人曾经讨伐,并最终征服了蜀国。

  从文献记载看,最早提到“蜀”的,是《尚书》。

  牧野之战中作为周武王伐商的八国同盟军中,就有蜀国。

  西汉末年蜀郡川都人扬雄所着《蜀王本纪》,和东晋蜀郡人常璩所着《华阳国志》,对“蜀”更有详细的记载。

  但遗憾的是,《蜀王本纪》已经失传。

  现在能看到的,是北宋时期《太平御览》的片段辑录。

  《太平御览》引《蜀王本纪》记载,蜀王的祖先名叫蚕丛,其后为柏濩,再往后名为鱼凫。

  三个时期各持续有数百年,最后都修化成神。

  “其民亦颇随王化去”

  后来有一男子名叫杜宇,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统辖着汶山下的邑郫一带。

  望帝统治有100余年。

  荆地有一人名叫鳖灵,杜宇先是提拔他做了相国。

  后来杜宇自以为德薄,不如鳖灵,就效法尧舜禅让,把国家交给鳖灵治理,自己飘然离去。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