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5章 军饷货币流通_末代锦衣卫指挥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卖给李自成。

  等那些同李自成贸易的船只返回南京的时候,船上将会装满黄金白银,这些黄金白银送达南京,又会进入内库,然后交给造币厂铸造成金币银币再流通到市面上。

  果然不出赵鹏所料,这批银元金币给左良玉的士兵发放下去之后,立即被左军士兵拿去花销,于是这些钱币就流入了湖广的市场上。

  金币银币在湖广的市场上,口碑和江南市场上一样,做工精美、用料十足、使用方便的钱币很快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逐渐的人们就习惯了使用这种不需要鉴定和称重的钱币,这样对于商家和顾客来讲,都可以省去不少麻烦事。

  当然了,随着钱币在市场上的大量流通,不少铸造假币的不法分子也出现了,这些不法分子以少量白银内掺入铅和铁来假冒银元,以少量黄金内掺入铅和铜来假冒金币,以此牟取巨额利润。当假币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锦衣卫很快就盯上了这件事。

  多地出现的假币案接连宣布告破,各地衙门的捕快纷纷出动,大批铸造假币的不法分子被逮捕,随后送入大牢中。

  铸造假币在历朝历代都是重罪,这些不法分子被逮捕之后,地方官员立即对假币案进行审理,那些铸造假币的家伙被没收家产,送上了断头台。

  市场上流通的钱币是活的,不久之后,不仅大明的控制区内大量流通大明皇家银号铸造的钱币,就连李自成的控制区、张献忠的控制区、大清控制区,甚至是朝鲜和日本,也开始大量的出现了大明皇家商号铸造的货币。

  大明皇家银号所在的大院外面,一座牌匾上写着“拍卖所”的店铺开业了,另外一座建筑物上的牌匾揭开之后,牌匾上写着“聚宝楼”几个字。除了这两座规模最大的建筑物之外,还有一座不是很起眼的小店面上,挂上了“大明日报社”的牌匾。

  店面虽然不大,但是“大明日报社”几个字却显得这家小店铺来头不小。

  凌晨寅时,也就是相当于凌晨三点,大明日报社开业了,日报社门面店后面的院子内,有一排小房子,房子内坐着一排排工人,工人们把一个个铅活字按照顺序排入版面之中,然后覆盖上一张蜡纸,再用一个特殊的机械压紧了蜡纸和活字,这样蜡纸上就刻出了字。

  随后蜡纸被铺在一台手摇式印刷机的滚筒上,工人摇动手摇式印刷机,随着纸张一张张的送入手摇式印刷机内,出来了之后就变成了一张张印刷有“大明日报”几个大字的报纸。

  卯时,早晨五点,报社外面已经挤满了北方下来的流民儿童。

  大院的门开了,孩童们纷纷涌入了大院内。

  一名锦衣卫拉开嗓门对这些孩童说:“各位把自己的路引或户籍证明押在报社内,然后一个人拿上一百份报纸去卖,一份报纸售价两个铜板,卖出两份报纸,可以拿到一个铜板的抽成。傍晚酉时,带上没有卖完的报纸和卖报所得的铜板回报社交差,再取回你们的路引或户籍证明。”

  孩童们排着队,有人给他们一个人发了一叠报纸,然后让他们去走街串巷的叫卖报纸去了。

  “大明日报!今日发行,内容众多,您可以知道南北方发生的事情,可以知道北方闯贼和建奴的交战情况!还有连载小说。”报童们走街串巷,开始卖力的叫卖报纸。

  这年头,识字的平民百姓并不多。但是在南京京城,识字的人还是比较多的。购买报纸的对象多半是士绅和读书人,还有酒楼、茶馆的老板们,也是购买报纸的客户。尤其是茶馆的老板们,他们买到了报纸,可以交给说书先生,由说书先生把报纸上的内容说给不识字的老百姓听。

  南京国子监前,郑森和几名监生听到外面的吆喝声,连忙走了出来。

  “报纸多少钱一份?”郑森问道。

  “两个铜板一份。”报童怯生生地回道。

  “给我来一份。”郑森递上两个铜板。

  接过报纸,郑森一下就被报纸上各地生丝、茶叶、陶瓷价格给吸引住了。这些商品的价格,对于郑家海商来讲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