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黎阳高田会_大唐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辉煌灿烂,又对天空施放火铳,响声不绝,饮酒啖肉,角抵相扑,欢声笑语,充塞在群山内外。

  “魏博,愿永与朝廷交好。”大船上的筵席中,田季安神采奕奕,端着酒盅,对高岳和浑瑊表态说。

  高岳也将面前的酒盅端起来,可却看到了田季安身后的帷幕里,一位年轻美貌的盛装女子,对自己投来仇恨的一瞥。

  她便是昔日昭义军行军司马元谊的女儿,也是田季安的妻子,元芸。

  “杀父之仇吗?”高岳暗忖着,接着还是露出爽朗的笑,和田季安互相敬酒。

  黎阳津的“高田会”结束后,魏博陡然成为全天下最为恭顺的方镇,和朝廷的关系极为融洽,而黄河和永济渠,频繁来往的船只,更彰显了双方民间商贸联系的密切。

  当高岳迷迷糊糊,伏在马鞍上,从小盹里醒来后,他看到前后全是迤逦的仪仗队伍,前面汴州村镇的轮廓,在暮色里若隐若现。

  “此是何处?”高岳问了句。

  旁侧的数员大将抱拳朗声回答:“太师,已到上源驿,此地又名陈桥镇。”

  听到“陈桥镇”这个名字,高岳先是愣了下,接着哈哈笑起来,说全军就在此镇住脚,歇息半个时辰,随后直往汴州城去宿夜。

  陈桥的一所不起眼的佛寺前,高岳登上山门,在郁郁葱葱的松枝下,背手望着远处西垂的夕阳,又听着隐隐传来的钟声,心情已由原来的愕然和悸动,变得格外坦然起来……

  来日,汴州城中的军府旧垣,高岳遇到了前来就任的“淮西参知政事”李吉甫。

  李吉甫对高岳保持了冷淡的尊敬。

  所谓冷淡,是因为李吉甫始终认为,自己得到的是宰堂委任;

  尊敬,因为毕竟是高岳向宰堂举荐他的。

  不过高岳却毫无芥蒂,他连幞头都没戴,便坐在汴州军城的模型前,用锦帕擦拭了几下手,就对李吉甫说:“弘宪,新城的筑造有何打算啊?”

  “为免劳人伤财,便以汴州旧牙城为基本,增设炮台、铳墙便好,至于罗城和里坊,我观汴州人风,市井虽然殷盛,可百姓多好奸侠,我理此处,便要禁游食,抑工商,百姓宅门逾越坊墙对街者,统统用砖石堵塞起来,四方船客在罗城外定居者,勒令其集结成聚落,至于他乡来的侨人,则将其驱逐回去。”李吉甫头头是道。

  高岳点点头,然后沉吟会儿,“其他都好,不过百姓家的宅门,乃是流通阴阳之气的地方,对街而开,虽不合我唐的坊制,却利于百姓的出行、生计、交往,哪有将其堵塞起来的道理?依我看,这条就不必要了。”

  李吉甫还要争辩,却听见外面有车马的声音。

  几名军吏接着跑入进来,喊到:“圣主有诏,宰堂有贴,请宫师返朝,替手杜邠公(杜黄裳),继为首相。”

  李吉甫便不作声,急忙回避到角落里,高岳则叉手,想了会儿就问接下来进入的敕使,“邠公出镇何地?”

  敕使就回答说:“出镇岭南五管,杜佑返朝,入宰堂为次相。另外郑絪郑相公随即出镇淮西,韩洄韩相公则出镇河内。”

  “且慢,我即刻修书一封,我回朝为次相,首相由杜佑杜君卿来任。”高岳举起手来。

  这让李吉甫微微吃了惊。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