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苦虑新都案_大唐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伽蓝,也算得上是风景名胜。

  高岳负手,迎着暮春北地飒爽的风,看着山下大道两侧林立的古老青松,和松树间的绕涧驿,和向北面延伸的道路,不由得喟叹道:“我渤海高氏的齐神武皇帝高欢,亦一时豪杰,起兵于河朔信都,得该地宗社、豪杰、都督支持,灭权臣尔朱氏,迫魏帝西走入关,遂废洛阳,定都于邺,又设陪都于晋阳(即太原),你们眼前所见的这条大道,便是北齐时沟通太原与邺的‘滏口路’,虽历时岁月湮没,可还能依稀看到它昔日的盛状。”

  这下高竟皱起眉头,觉得有点不同寻常,“父亲话语的意思,似乎要复兴高齐神武时的功业规制?”

  高岳便笑起来,对长子及其他人推心置腹:“二百多年前,宇文家的关西和高家的关东争霸不休,最终当然是关西一方赢了,且其后西北及西南的突厥、西蕃、南诏始终是最重要的边患,故而定都长安,是关西政权的国策,无可厚非。现在这数雄当中,突厥已灭,西蕃已大衰,南诏的云南国势也不会长久,如此边戎的重点,以后我觉得该放在河朔和幽燕地。况且我唐立国迄今两百载,虽曾仗三尺剑一统关西关东,据有四海,然高齐时就煊赫一时的河朔集团的人心,却始终对关中长安政权有很大隔阂,以河朔藩道之桀骜最为典型,用武力压服容易,可想要和同一家,收服人心却难,不得不为此改变天下棋局的布子。”

  李愬和符璘愣了下,接着便问,是否要真的迁都。

  高岳点点头,他在山巅上又转身往西南指去,言:

  “齐神武皇帝高欢虽立都邺城,可大丞相府却始终于晋阳,缘何?”

  白居易就接过来说出答案:“按高欢当时的规划,在晋阳即太原四周设燕云恒三侨州,又设蔚、朔、显三镇州,众星拱月,阻断山川,足可使北虏无所施展;另外晋阳向西南,可穿汾水河谷,由蒲津直至关中长安,也可过垣津至怀州河阳及洛阳,往东南则可经此滏口路,直抵邺城,故而晋阳所处的三晋地,当真是天下的门枢之所。”

  “乐天所言极是,这些年军阵的磨砺没有白费。不过乐天你还忽略点,那就是晋阳往正东,还能穿过井陉,与易定、幽燕互为往来。”接着高岳索性把手指点向天空,作画局势,“诸君看,以后邺城、太原和幽州,岂不是恰好形成个巨大而稳固的三角形?这三座要冲,分别以滏口路、井陉路和恒冀路相连,只要经营得当,便能将河朔、三晋、幽燕,乃至中原、江淮、关西的人心全部镇抚妥当,且可让边防坚若磐石。”

  “那为何不是汴梁?”

  “汴梁身处漕运四通八达地,固然便宜,可北有黄河阻隔,用于控扼河朔和幽燕,难免力不从心,另外如君臣自恃有黄河为天堑,很容易消磨斗志、腐化堕落,退缩以求偏安自保,一旦溃灭,华夏必定罹守滔天的灾祸。”

  “那为何不直接去太原,或是幽燕?”

  “此两地虽为至重,但毕竟是军塞,且距漕运太远,不好作为天子和司隶所居地,不则国家赋税,十有七八,都不得不年年消耗于对两地的转输上,故而我的想法是步步为营,先削平河朔方镇,然后凭借此地富庶的人力、财赋,再收江淮、剑南、关中力量,经营好邺,使其能支撑住晋阳、幽燕,再图长远,岂不妙哉?”高岳的方策,显然是经过番苦虑的。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