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辎重团上前_大唐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组成,至于辎重团虽然是新兵所去地,平日里更多也肩负守护营垒、护卫辎重、炮队的职责,但其间依旧有三分一的老兵,故而遇到大的阵势,它们仍然是可靠的二线预备队,其武备和战斗力足以媲美他军的一线队伍。

  五千名辎重团士兵,此刻在主帅帐幕的前后及两翼,团聚为密集的阵势。

  前首全是铳手,他们开始使用带着可折叠托架的火绳铳(这样的铳,正是当初在长安永阳坊高岳给王承岳的那种样式),将致命的火绳铳架在脚前的地面上,密密麻麻前伸着铳口,人和火器借助托架,形成了十分稳定精准的发射平台。

  在铳手队列的后方,则是手持锋利长槊的步卒,大部分新兵都在其中,他们和老兵的肩膀紧密地挨着,耳边能清晰听到老兵们的提点和鼓舞,只要将槊刃对准敌人疾驰来的骑兵,只要手足不因此而发抖或动摇,那便没什么可怕的。

  最后两排的士卒装备有些特殊,他们有铁盔,且有西蕃式样的长度过膝的锁子甲,这些都不足为奇,让人瞩目的是他们手里武器,长约五尺,主要部分为双手可持可挥动的木柄,在木柄顶端开了槽,然后于其间夹着铁环,其上捆绑有锐利的蒺藜,环绕着个凸起的铁椎。

  事实上,当昭义军骑兵看到了高岳得到突然出现的余奇预备队,且人数是如此众多,装备如此精良后,便产生了剧烈的动摇。

  任何年代的战争都是类似的,交战的胜负取决于双方对决时的士气,或者说是士气能维持多久的区别,而士气的来源绝不取决于被后世吹嘘的天花乱坠的将领谋略,因对古代将领所统制的数万乃至数十万兵马来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普通士兵根本不懂也不关心统帅的谋略到底为何物,对国运的态度更是漠然的,他们只关心能否在战争后存活下来,能否能分得战利品,所以他们更关注今天战争里,统帅的脸色到底是轻松还是畏惧,如果统帅脸上有一丝半点的不坚毅,都会让恐慌蔓延开来;其次便是平日操练里的精熟程度,和后勤补给的充裕程度,而匮乏的一方,往往在被迫列阵,和敌人交手伊始,或者勉强坚守那么会儿,便要迎接全面的溃败和毁灭。

  全凭一时胆勇的昭义军,决胜的心理只在于高岳的营地没有像样的防卫,可现在高岳变戏法似的拉出五千名辎重团士兵来后,他们的心理预期便全部落空。

  雕黄岭大战的胜负,便在南台处的骑兵突袭战中,一锤定音。

  “嘭嘭嘭”,五支辎重团前首的铳手们率先开始齐射,将校的号令声迅速被连绵不绝、震耳欲聋的铳声给淹没,星星点点的烟雾铺散开来,又因顺风吞没了疾驰而来的昭义军骑兵们......

  前排的铳手收起托架,将火绳铳抱起,退后。

  后排的铳手走出,放下托架,迅速支撑好火绳铳,又迅速地齐射一轮,将没能拉住马匹,从硝烟里继续冲前的昭义军骑兵打落坠马后,便也退回到阵营后或两侧去了。

  随后,高岳下令,敲响营中的大鼓。

  辎重团的步卒们迈动脚步,挺着豪猪般的长槊,逐段推进,他们要将昭义军骑兵给彻底压制,驱逐下南台高地。

  而同样接受到讯号的干将军、莫邪军,便在昭义军骑兵群的两侧处,开始连续不断的交叉齐射。

  短短十分钟,虽然昭义军骑兵见到了高岳的帅旗,但他们连冲锋进去和敌人短兵交接的机会都不曾触碰到,便在正面的槊刃逼靠下,及两侧密集飞来的铅丸下,纷纷伤死坠马,控制不住坐骑的互相撞击在一起,自相践踏,而后面的则拨转马头,仓惶逃命!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