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4章 气数尽了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派杨钧,也能说的过去。

  倒也并非朝廷不重视,毕竟已派崔光与魏子建招抚过一次,前者为八辅之一,后者也贵为少卿,又为李承志至亲,可谓诚意十足。

  杨舒虽然只是一介别驾,但与李承志渊源颇深,令他先为副使,待至西海后再尊崔光为主,再予李承志赐诏,也合情合理。

  但偏偏元澄却改弦易辄,换成了李韶?

  崔光忍着惊疑,肃声问道:“那任澄王,又去了何处?”

  “自然是坐镇关中,居中策应,助清河王、奚尚书、邢都督、崔刺史等安定北地、六镇。”

  这等小事,何需元澄坐镇?

  有李韶这个坐地虎在,留于关中策应岂不是更能事半功倍?

  魏子建终是没忍住,疑声道:“敢问大兄,任城王可是又要予关中征粮、征兵?”

  “兵倒是未征,但粮却借了不少……”

  借粮?

  二人悚然一惊,相互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骇之色。而后又是一般无二,齐齐的一扭头,直勾勾的看着李承志。

  李承志一头雾水:“看我做甚?”

  魏子建怅然一叹:“便是胸中已有猜测,但外舅依然要问你一句:这旨中诸般封赏,你定然是不会应的,对是不对?”

  李承志愣了愣,挤出一丝干笑:“请教外舅,应于不应,又各有何干碍?”

  看来是猜对了。

  永封河西,生杀自专,世袭所职……这已然是分疆裂土,国中之国。但魏子建并未从他脸上看出一丝喜色与得意。

  况且,李承志刚刚才遣人请走了元鸷,欲逼他招降敦煌镇军民,其意诏然若揭:不与元氏分个伱死我活,绝不罢休。

  而这只是其次,最令魏子建与崔光惊恐的是,太后与朝廷好似已料定此节?

  不然怎可能只是轻飘飘的一道圣旨,就将李承志封为凉王?

  便是国中之国,也是名义上的魏土,至不济朝选完也要与李承志议定:朝廷是否往河西派遣属官,河西是否向朝廷称臣纳贡,是否向朝廷遣人为质,遣谁为质?

  若河西遭逢外辱,如何抵御。若生内乱,又如何平定?

  更有甚者,河西之南便为吐谷浑,之北便为柔然,此二者与元魏素有深仇,若经河西进犯关中,或是中原,李承志拦是不拦,阻是不阻,战是不战?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怕是十天十夜也议不完,李承志怎可能只凭一道圣旨,就坐实了这凉王的封爵?

  是以崔光才会追问,太后是否另有口谕宣于李承志。若是有,那就说明朝廷确有招抚之意,此次只是探探李承志的口风。待确实后,定会再遣重臣赶赴河西,可能是元澄,也可是依旧是崔光,与他商定纲节与首尾。

  若是没有,那就说明朝廷早已料定李承志会拒不受诏。此次遣使无非就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好占据大义……

  “既然你一心要反,便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