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5章 军校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承志早有准备,张信义略有些惭愧:“是属下莽撞了……”

  “防患于未然自然是好的,你有此心,殊为难得,怎能是莽撞?”

  李承志惠尔不费的夸赞着,“日后但凡察觉我有行差踏错,或是有不妥之处,尽可来谏……”

  这就有点鼓励下属打小报告的意味了,但李承志也是无奈之举。

  不看凡西海上下,凡高层军将、官员,李氏家臣已达六成。若不早些进行分化,或是树立新派系,难保有一日他不会学朱元璋对付淮西集团一样,大杀特杀。

  因为苗头已经出现了……

  暗暗叹息,李聪又在堂外秉道:“郎君,诸位将军已在大殿恭候……”

  “好!”

  李承志站起身,邀着张信义,“一道去吧!”

  张信义起身应是,紧随其后。

  关衙高有五层,凡西海之军、政两部,在城中皆有衙房。每日辰时,各部首脑皆须与关城三楼的参事堂点卯、参会。若无他事,才会回各衙署理事务。

  而至戌时(下午七点)初,轮值于关城之左驻定之军,自卫将之下,旅帅以上,皆须至关城进学。

  李承志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军事才能至多也就是半调子的水平,所谓的“名将”之名,不过是站在后世先贤的肩膀上侥幸得来的。

  所以他便集百家之长,令李始良、李松等老将与他一道,利用闲瑕之时,将自周始至如今的兵书典籍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后世一些浅薄的见识,新编了一套教程。

  相对而言比较系统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不然这其中许多都是刚识字不久,讲的过于深奥,能不能听懂还是另一回事。

  好在他的威信已然深入人心,许多人更是将他当做神邸一样膜拜,是以就算偶有偏差,一众军将也只会坚定的认为是自己的理解出了问题。

  而更多的人,则对他感恩戴德。

  只因予古代而言,也就李承志这种异类才会无所畏举,将兵法倾囊相授。

  即便强枝弱干的南北朝时期,因为中央集权不足,不得不对世家门阀私蓄部曲、私铸兵甲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

  但若是一经发现有世家私授兵法,就算是彻底撕破了脸,也定讨不饶。

  世家门阀同样如此:莫说外人,非嫡系子弟,你连碰兵书典籍的机会都没有。

  不然何至于那般多的兵法失传?

  即便是一些小门小户、或是机缘巧合骤然壮大,但底蕴不强的豪强,也只是听过《孙子》、《齐孙子》、《尉缭子》之名,却不知其中写了什么,讲了什么。

  所以更不要说寒民、庶族、劳苦大众了。

  而这些人,要在西海占大多数,而在李承志的军中,更是占到了绝大多数。

  说贴切些,凡军中基层军管,有九成以上已对李承志五体投地,只恨找不到机会肝脑涂地,以报万一。

  他这是效防的常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