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章:甲壳虫_东北虎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乎丁文江的预料,小汽车一路顺顺利利的将他送到了本溪东北重工经理处,一次故障都没有发生,遇上人多路差,速度慢点儿,碰上好路,何世礼冷酷的面容再也掩饰不了速度的激情,两个小时多一点儿,两人就到了本溪。虽说被颠得七荤八素,丁文江高兴的笑容怎么也销不下来。东北重工的一众人看到丁文江被小汽车送来,在听闻这车是东北自制出来的,顿时炸了,看这车虽然又小又简单,但毕竟是中国人造出来的第一辆车,而且外观漂亮,能从奉天一口气开到本溪。众人将小汽车团团围住,但见该车圆滑的车体,倾斜的挡泥板,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只甲壳虫。

  没错,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甲壳虫车。甲壳虫始于1933年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他对德国人民做出了两个承诺,一是使每个德国家庭的晚餐桌上都有牛排,另一个是让每个德国家庭都能拥有自己的家庭轿车。作为总理关注的项目,汽车的设计工作被委任给了极有天赋的设计师费迪南·保时捷博士,希特勒认为这种车应该是四座,采用排量1升的风冷发动机,百公里油耗不超过7公升,最大时速100公里,他甚至给过保时捷一些自己亲手绘制的草图,那便是他心目中的“大众的汽车”。保时捷知道,研制的重点必须放在简化设计和降低成本上。此时,福特和欧宝轿车的普遍价格是2000到3000帝国马克之间,为了实现元首的承诺,这种汽车的价格被严格限制在1000帝国马克以内。1936年第一辆原型车60型完成,为了生产该车,希特勒于1939年专门在沃尔夫斯堡建立了一座工厂kdf-stadt(即后来的大众公司),定于在次年进行量产,计划年产100万辆,并将该车命名为kdf-wagen,即力量贯穿着欢乐的轿车,这就是后来甲壳虫的雏形。

  那为何会被引入东北生产呢?当初刘重元与杨琨商量想造吉普以便提高东北军的机动性,杨琨到处寻找图纸而不得,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大众发布了所有老款甲壳虫的零部件图纸和生产工艺。原来在2003年,大众关闭了所有的甲壳虫生产线,在polo的基础上重新打造新款甲壳虫。众多的老款甲壳虫拥有者纷纷打电话写信给大众寻求维修及备件支持。刚开始,大众还回答推荐给老客户备件生产商,但后来实在应付不过来,要知道老款甲壳虫从1936年一直生产到2003年,总计销量达到2500万辆,而且众多的客户出于收藏目的没有将老车报废,所以目前的保有量仍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大众也不能对客户完全置之不理,但要是重新组织生产跨度几十年的所有车型的所有零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