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47章 你来做驸马好不好?_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

  期间,李秋把这段时间以来,自己涉及到的政务,以及中间的问题,自己的见解都说了一下。

  太上皇听了也是不住的点头,眼中满是赞赏之色。

  李秋本就思维跳脱,眼界远高于常人。

  同时最为难得的一点,他来做宰相,比之前的杜如晦还要纯粹的多。

  根本就不涉及,不考虑所谓的人际关系和自己家族的利益。

  完全是就事论事,不掺杂私人的东西在里面。

  这也导致了他身子坐的很正,纵使是难免有些小的过错,但也都是有着积极一面的。

  这样状态的一位宰相,实在是太难得了。

  也只有眼下这种极为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催生出这样的一种特例。

  随后,太上皇也无比详尽的,以这些事例为基础,对李秋进行了一番指导和点拨。

  也让李秋有了一种醍醐灌顶,振聋发聩的惊喜感。

  最后,太上皇又着重对最近一次的郭福善、屈和泰事件予以点评。

  “你们陛下跟你说的话没错。”

  “这用人,不是你想当然那么容易的。”

  “尤其是这兵部,更不能含糊。”

  “这屈和泰,背景浅薄,根底不甚清楚。”

  “不合适。”

  “而郭福善,其他方面还可以,但这能力和性格,完全不适合尚书一职。”

  “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对你,也只是较为熟悉。”

  “在最关键的时刻,涉及到他自己的利益之时,他未必会站在你这一边。”

  “所以无论是从朝廷的角度,还是从你自身的角度上。”

  “他都不合适。”

  “任用一次如此关键的职位,就算你自己心中坦荡荡,没有什么私心。”

  “但能选一个更合手,更为放心的人,岂不是更好?”

  “在用人这方面,你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走。”

  听到太上皇的话,李秋若有所思的连连点头。

  当初在御书房,李世民同他讲的如何用人的那些。

  完全是站在了一位皇帝的角度上。

  谈的是为国为民的大面。

  而太上皇此时所说的,则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

  谈的是个人方面的考虑。

  趁着他认真思考之时,太上皇也随之抛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李秋啊。”

  “对于兵部尚书这一个职位,你有没有考虑过程名振?”

  “就好比是你站在你们陛下的角度上,会不会考虑程名振?”

  要是换成别人,最先要做的,可不是思考和回答太上皇的问题。

  而是要先跪倒在地,说自己不敢有非分之想云云。

  而李秋的思维模式与古人不同。

  对于拿李世民和皇位打比方这件事也没什么太大的忌讳和惊恐。

  随之认真的答道:“太上皇,这就好比当初我兴建幽州等十三州时一样。”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