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卷_324_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对主管的人来说,发与不发稿件,只有两个标准,一是关系亲疏,二是收益多少。至于发什么样的稿子,并不重要。

  黄小中之所以拿着文稿来找杨德水,当初是他给自己拿的主意,才定决心离开省政府办公厅到信州基层去工作,此来,希望借助杨德水的力量,把作品整篇发表了。

  这年头好人不好做,你帮人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杨德水到是没有感叹什么,俗话说,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再说,行走官场,谁都难免有起起落落,你在人家最困难的时候帮了他,当你有需要的时候,人家也会伸手拉一把。人际关系,说白了就是互利关系。他想了一下,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找官月圆疏通,凭自己的几分薄面,关月圆应该会给照顾;二是把稿子拿给徐东海,在上边批个字,把全文刊发出去。两个办法各有利弊,找官月圆,日后就等于欠他一个人情,找徐东海,能不能签下来,他心里也没准,但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从此黄小中在徐东海心中烙了印,有将于他将来的发展。再想了想,他决定两手准备,先找徐东海签字,签不下来,再找官月圆。

  杨德水说,这样吧,你的大块头我先看看。七月份,要省委会召开年中会议,讨论年初下达的建设项目的执行情况,争取在会议之前发出去。

  黄小中自是感激不尽,说了一番感谢的话后离开了。

  杨德水开始看这篇文稿。

  看得出来,黄小中是下了大功夫的,调研工作做很非实扎实细致,数据十分翔实,特别是对比工作做得很到位,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做了充分的比较。但文章立意和用词就不敢恭维了,大概是长期给娄育槐当生活秘书,笔墨生疏了。杨德水动手改这篇文章的时候,同样也有这样的感觉,长久不动笔了,思维虽然清晰,但行文往往还是词不达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什么活放弃了,重拾起来,都有生涩感。

  虽然荒废已久,但毕竟功底还在,改了几页后,也就顺手起来。或许是对过去激扬文字时光的怀念,或许是出于对黄小中的同情,杨德水改得很认真,先后用了三四天时间,不但改用词和立意,有些段落也给他颠倒过来。改完后,再看了两篇,又变动了两三处地方,觉得满意后,才算过关。

  这篇文章,有三点特别可取:一是对山区的现状讲得很透彻,家园凋零,田园荒芜。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家园。老人都有浓厚的土地情结,但耕作方式还是停留在刀耕火种的老路子上,再加上年老体迈,只能管些村庄附近的田地,大量的山地都“抛荒”了。说抛荒,其实是过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改变农村种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