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8章 国号之争_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偷偷去观察穆栩反应。哪知这一看才发现,穆栩也对眼前之事视而不见,竟饶有兴致的眯着眼睛,斜靠于椅子上哼着小曲。

  许贯忠这个提议,可以说颇有取巧之嫌,自是得不到多少支持,像是阮小七就道:“照军师这么说,那还不如梁呢!”

  当先被点到的许贯忠就道:“王爷起于山东,不如就以鲁为国号,如此也可显示王爷不忘初心。”

  此中情况下,便有人凑到闻焕章、乐和等穆栩心腹身边,请他们出来劝架,但几人皆是笑而不语。

  穆栩本人对此自是心知肚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两派的激烈斗争,就是出自他刻意放纵的结果。

  乐和第一个表示了赞同:“乾者,大也,达于上者谓之乾,凡上达者莫若气,天为积气,故乾为天。臣以为以乾为国号,甚妙!”

  眼见两个人争着争着,话题就从国号之争演变成了孔子祖籍之争,这让在场之人无不愕然。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随着穆栩这一表态,马上就有人跳出来,提议用汉字作为国号。

  “此言大谬!岂不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孔氏先辈居于宋时不过微末小吏,定于鲁后方出了孔圣人,此乃天下公论。”

  “若以地界为号,燕怎么也比鲁强吧?再者,燕为战国七雄,鲁却是春秋小邦,岂有取小舍大之理?”

  从表面上看,许贯忠和萧干是在争论国号,但若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不难发现,这二人不过是各自派系推出来的领头人。

  在场之人没有一个傻子,一听这话便都明白,穆栩这是不太满意,所以才说要再议。

  看到这一幕,穆栩哪还不知这两人方才做戏成分居多,不禁暗骂一声滑头,然后笑着开口道:“鲁和燕各有优劣,本王委实难以取舍,不如大家再议议吧!”

  “恕某家不敢苟同……”

  平庸的上位者则恰恰相反,他们往往只是出于个人喜好,就过于偏袒一方,如此导致的后果,轻则大权旁落,重则国破家亡。

  于是乎,面对这个议题说什么的都有,名号起的五花八门不说,还个个都自我感觉良好,谁也不肯服谁,不多时就将宴会大厅弄得鸡分狗跳,好似菜市场一般。

  穆栩正是想通了这点,明白不能光想着让马儿跑,却不给马儿草,这才临时改变了计划。

  其实纵观古今中外,上位者莫不如是。

  许贯忠也是昏了头,忘了跟阮小七这等浑人讲道理,无异于对牛弹琴,他口水都快说干了,都不见得到回应,反而是人群中的萧干突然冷不丁道:

  只不过他也犯了一个错误,就是不该将这事拿到大庭广众之下来讨论,倒不是见不得人,实在是他麾下以大老粗居多,仅有的一些文臣,也非是正统出身。

  区别在于,优秀的上位者,总是善于审时度势,能牢牢把握党争的度,好确保自己能够居中调和,立于不败之地。

  眼看被乐和抢了先手,王寅马上跟进道:“臣以为明字更为妥当,正所谓照临四方日明,大放光芒也谓明,取此字可昭示天下,王爷的江山得之光明正大,不似那赵家欺负孤儿寡母。”

  这话别人听了倒还罢了,柴进却必须出言附议,谁让他就是王寅话里那孤儿寡母的后人呢?

  而这正是王寅的高明之处,他知道柴进交友广阔,有其带头必然能一呼百应。

  事实也确如王寅所料,果然柴进话音刚落,林冲、武松、花荣三人就紧随其后,接连表达了赞同之意。

  有了他们这些实力派开口,别人就算觉得不妥,也不好再提出异议,只能随波逐流的出班附和。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