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六章 一家成熟的电影公司(3/5)_我的光影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吧!

  侯洪亮为什么要离开山影?

  14年山东宣传部推动山影上市,侯洪亮本来是钦定的一把手,后来上面空降了晋亮任山影集团总经理,钦定的一把手!

  侯洪亮不甘屈居人下,直接辞职,率队创立东阳正午阳光!

  山影的三大导演,王文杰、张新建都老了,只有孔生还活跃在一线,孔生走了,大大削弱了山影的制作能力。

  这还不是最重要,事实上,从09年开始,山影的作品几乎都是通过侯红亮和李化冰之手发行的,才既叫好又叫座,有收视有口碑!

  播出机构认的不是山影这块招牌,而是制片人侯红亮和发行人李化冰,侯李二人走了,山影剧一下子就面临发行困难、成品积压、资金断流的严峻局面,山影的管理层又应对不力,才步步走错,迅速滑坡,四年过去了,山影再也拍不出好剧,招牌不再耀眼,原定的上市计划也搁浅了。

  现在他们还在蜜月期呢,挖人,挖个蛋!

  ……

  上海,《钢的琴》首映发布会。

  吕潇然脸色有点疲惫,但还是坐在C位,拿着话筒道:

  “其实,做这个戏,我们也知道市场很难接受,但是呢,研究市场的都知道,商业性和艺术性,是电影产业的两大支柱,好莱坞的全球推广那么厉害,但他们同样注重独立电影。我们不行,看什么赚钱就一窝蜂的往里扎,看什么类型的片子火了,就不管不顾的跟风,我们不能瘸着一条腿走路…”

  “我们要做成熟的电影制片公司,就不能只做赚钱的商业片,还是要考虑艺术性的!”

  “并不是说艺术电影要背离市场,要偏离群众,而是指它和主流商业片的侧重不同,更强调电影的艺术性表达——它不一定是少数人的电影,但就它的出发点来说,不是为了“多数人来看”而创作的。艺术电影未必“曲高和寡”,但这个市场,应该给“曲高和寡”的作品一席生存之地。而不是纯粹的任由市场,把所有非大众向的作品,全都驱逐出去。”

  “还是希望有观众支持一下《钢的琴》,这是一部好电影!”

  台下有记者问:“吕董,听说橙子每年会推出艺术电影?是不是真的?”

  “有这方面的考虑,我们主要做小成本的文艺片,毕竟成本太高,我们也亏不起!”

  “那多高的成本算低成本呢?”

  “不能超过500万,《钢的琴》制片成本就是500万!”

  “那你认为,艺术和商业该怎么区分?是故事情节,演员阵容,还是纯粹指票房?”

  “都不是,我觉得就两点,一个是否通俗化,一个是否符合大众的观影趣味。像《山楂树之恋》,卖了一亿多,但你能说它不是艺术片么?观众有时候会受到宣传误导,可本质是不变的。”

  说了一大段,《钢的琴》的票房还是不怎么理想…

  即便吕潇然亲自站台、推广也没有…

  没办法,这几年一提文艺片,一堆人就摇头,真的是国内的一些文艺片导演和观众把大众推向了对立面。

  一个个拍的什么玩意?

  还好意思说观众不懂,市场不好?

  文艺片确实有不注重叙事的类型,但这不是拍的烂的理由!

  按照市场预测,《钢的琴》最多也就一千万票房出头——最近上映了不少大片,《哈利波特也与死亡圣器》(下)、《蓝精灵》、《夺命深渊》、《美国队长》…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