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百一十四章 真正大佬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知道,九十年代国内最追捧的就是国外品牌,那种盲目性简直无法用言语去形容。

  国内的航空公司也是一样,凡是运营的飞机张口波音,闭口空客,国产的?呵呵,不好意思,我们怕飞吧飞吧从天上掉下来。

  所以就算腾飞集团推出TRJ—500支线客机这个真身,国内的航空公司也会用另类的审慎目光去看待这款纯国产的新机型。

  或许在行政政策的压力下,各大航空公司会象征性的采购一些,但后续的跟进势必会受到影响,更何况庞巴迪还在那儿虎视眈眈的盯着呢,届时会用所有手段打压腾飞集团的TRJ—500支线客机。

  基于此,腾飞集团与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达成的秘密备忘录并没有公开,在国内更没有做什么宣传,只是以腾飞集团联合国内多家航空制造企业承接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ERJ—140系列支线客机的生产任务为标题,做了一个简略的报道。

  夹杂在繁多的各类新闻中是要多不起眼就有多不起眼,以至于不少人都认为如今的腾飞集团实在给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做代工,生产所谓的ERJ—140系列支线客机。

  既然用的是外国的技术,外国的品牌,那就有了保证,再加上了解实情的上级部门推动,以及腾飞集团不断的运作,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订单如同雪花片一样砸到腾飞集团的头上。

  其中最典型的是刚刚成立的齐鲁航空公司,由于经营范围全部是国内航线,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航线运行效率,齐鲁航空公司索性将ERJ—140系列支线客机作为其运营的唯一机种。

  不但以6600万人民币的价格购买14架50座级别的ERJ—140支线客机,还以8400万人民币的价格订购了8架70座级别的ERJ—145支线客机,并且还通过租赁向腾飞集团下属的航空租赁公司租借18架ERJ—140支线客机,从而组成了一支40架飞机的机队。

  类似齐鲁航空公司这样全ERJ—140系列支线客机机队的地方性航空公司还有很多,他们大多体量不大,没有国际航线的经营权,且又是地方创收和对外形象的招牌。

  正因为如此这些地方性航空公司对机型的选择通常是波音、空客这样的巨头想要却养不起;国内的产品便宜却又嫌弃不上档次,腾飞集团这种出口转内销的ERJ—140系列支线客机就非常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了。

  “国外技术”,“国内生产”

  两个关键词既满足了这些地方性航空公司对外展示形象的面子,有符合他们追求低成本,少花钱的里子。

  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不买你的买谁的?

  于是ERJ—140系列支线客机一经推出就成为席卷全国的爆款,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