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七十二章 下一代作战飞机并不是噱头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尽管庄建业拿出来的东西是王炸,但整个WD—80S涡扇发动机跟真龙MAX没啥本质的区别,都是庄建业一张嘴跑火车跑出来的。

  是的,至今腾飞集团内部就下一代战斗机的方向以及配属下一代作战飞机的动力总成的技术路线还存在很大争议,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发展脉络。

  不过确定的产品没有不等于没有先期的研究投入,而先期投入的核心要素便是航空发动机。

  没办法,通过十多年的航空产业发展经验,腾飞集团上上下下得出一个共识,那就是航空器的发展本质上就是动力的发展。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只要动力足,板儿砖都能飞上天。

  正因为如此在国内各大航空科研院所,生产单位倡导生产一代,研究一代,预研一代的时候,腾飞集团并没有盲目跟风,搞什么新飞机,新布局;而是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当中。

  毕竟国内搞空气动力学,风洞试验和飞机结构布局的机构太多,多腾飞集团一家不多,少腾飞集团一家不少,可供给各类研究或预研飞机的动力却几乎没有,瞧准这一点,庄建业的思路就简单粗暴了,预研的型号多,能用的动力少,那腾飞集团想要生产新飞机就简单多了,随便从哪个研究单位购买个机型的全套设计和版权,然后把腾飞集团的航空发动机装上去,一架新机型不就有了。

  事实上真龙Ⅱ技术验证机就是这么来的。

  原始设计是位于京城的一架研究所花了四年时间设计的一款中型作战飞机,参与空军的竞标时被刷下来,庄建业三年前应邀参观该研究所时便对这款机型产生了兴趣,当即便提出购买的意向。

  反正都是作废的东西,能卖出去当然最好,所以该研究所的领导不但答应的痛快,还附带免费为腾飞集团将机型从中型改成轻型。

  拿到设计图纸的腾飞集团立刻运用本身强大的技术能力和工艺水平,很快就把原型机生产出来,然后装上腾飞集团优秀的动力总成,一架物美价廉的技术验证机就这么应运而生。

  基于真龙Ⅱ的模式,腾飞集团上下更坚定了先航空发动机,后机型的研发思路,恰在此时第二代核心机开始量产,腾飞集团的中等推力航空发动机得以落地。

  于是便开始第三代核心机的研制,而这一次,腾飞集团瞄准的方向可就不是一般的小打小闹,而是将眼界放在真正的高端之上,实施所谓的弯道超车。

  毕竟作为“无憾”计划的核心,腾飞集团可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因此第三代核心机直接越过了原定的13兆瓦这个级别,直接提升到了17兆瓦。

  从第二代的6兆瓦,跃升到第三代的17兆瓦,这里面的难度跟两者的跨度一样,大的可不是一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