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章 浩然之气_隋末之万钧之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喊“天罚降临”,然后义无反顾走进了正在着火的寺庙;有道士预言圣驾倾覆,第二日无疾而终;老牛突然流泪了;百年老槐树突然开口说话了等等奇谈怪论。

  文人喜欢“借物言志”,魏征又岂能不知道?

  借鬼怪之说表达他们心中的不满,魏征可以理解,可到了这种程度,魏征实在是没想到。

  借鬼怪之事辱骂、诅咒皇上和皇后,他们是骂痛快了,却亲手毁掉了读书人在皇上心目中的形象。

  魏征真不知道这些信拿给皇上看过之后,皇上会是一个怎样的反应。

  魏征没敢把书信直接转呈皇上,而是送进了宫里交给了长孙皇后。

  他怕皇上一气之下杀一个人头滚滚,最后在史书上留下,“焚书坑儒”四个字。

  把信交给长孙皇后,让长孙皇后找个合适的时间慢慢透露给皇上,避免过度刺激到皇上。有长孙皇后在一旁,也可以避免皇上恼羞成怒做出什么无法挽回的事。

  这也是魏征现在唯一能够帮助这些“文人”的了。

  颜师古在国子监最后给学生上的那一堂课说的话,魏征已经听说了。

  不得不承认,颜师古对此时的一些读书人的劣根性剖析得非常透彻。

  这也正是魏征愿意在这个当口,来一趟监狱的原因。

  “师古自知罪无可赦,只求丞相可以对师古的家人网开一面,许多事他们都不知道。”颜师古终究还是放不下一家老小。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若你早就能够有今天下午在国子监给学生们上课时的认识,也就不会有你我在这种情形下见面的场景了。”魏征有些恨铁不成钢道。

  “丞相之言,师古又何尝不知呢?只可惜,有些事,悟了就是悟了,没有悟,是永远也不会想明白的。”颜师古说着仿佛陷入了回忆之中,过了好一会儿才接着说道:“之前师古在看书的时候,读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

  孟子回答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这个很难描述清楚。’

  接着孟子大致解释了什么是浩然之气……

  师古以前读到这里,以为孟子已经将什么是‘浩然之气’解释清楚了。

  可是直到此时,师古才真正明白,孟子并非谦虚,他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去解释。

  有‘浩然之气’的人不需要解释,无师便可自通。

  没有‘浩然之气’的人,只能学会一点皮毛。

  当有人发现,只学其形便可以获得巨大利益的时候,非常容易陷入伪善之中无法自拔。

  师古便犯了这样的错误。

  流于形式,高举正义的旗帜,挥舞道德的大棒……

  如此‘浩然之气’淬炼出来的文人风骨,如何能当得起国家和陛下的重托呢?

  师古悔之晚矣!”颜师古趴在地上涕泪横流。

  “唉!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魏征念了一首诗。

  颜师古抹掉眼泪抬起头直盯盯看着魏征。

  “这是陛下赐予征的一面镜子的背面题的一首诗,不知是否出自陛下之手。”魏征有点不大好意思。此时还没有“凡尔赛”这个词,要不然魏征这就属于“凡尔赛”了。

  隔三差五就从皇宫里往家里“背”东西,可是让许多人羡慕得不行。

  “陛下之才,师古佩服。”颜师古脸上通红。

  前不久,他还和学生们说过,“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

  隐喻皇上出身乡野,没读过圣贤书。

  然而平心而论,皇上这些年展露出来的才华,不知道让多少人连仰望的资格都没有。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