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一章 皇上该听谁的?_隋末之万钧之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担任中书令,窦建德战败后,孔德绍被李世民命人摔死了。

  就算李世民不动手,孔德绍落在姜万钧手里也活不成。

  姜万钧入主长安的时候,孔德绍可是没少骂他。说他“沐猴而冠”,成不了大气候……

  就为了这事,在首届抡才大典的时候,是否将孔昌寓的名字划掉,在内阁中还有过争议,最终还是姜万钧拍板决定留下孔昌寓的。

  孔华的父亲和孔昌寓同辈,不过关系相当疏远,几乎没什么往来。

  掰手指算了算,这孔华应该算是孔子的三十六世孙。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姜万钧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这上头来。

  姜万钧背着手在台阶上来回走了几圈。

  之前他提议,科举考试产生的状元,到泰山顶去册封。

  然后就有人建议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册封其后人为文宣公。

  姜万钧差点就想同意了,但随着孔华跳出来,他改变了主意。

  孔子可以追谥,但其后人,还是算了吧!

  “陛下……”崔氏捧着暖水壶想要靠近,又不敢。

  姜万钧停下脚步,看向怯生生站在台阶下的崔氏,饶有兴致的问道:“你怕朕?”

  “妾身不怕,陛下是仁君……”

  “那你说,仁与不仁该如何定义呢?”姜万钧其实最不喜欢的就是“仁君”这个称号。

  这个称号完全是别人强加给他的。

  以魏征为首的“官员集团”,他们普遍认为大宁帝国需要他们的皇帝是“仁君”,所以大宁的皇帝一定是“仁君”,不是也是,就像曾经大家需要杨广是“昏君”一样。

  魏征也希望通过“仁君”这样一个称号,将姜万钧关到“笼子”里,让姜万钧按照“仁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姜万钧的问题,给崔氏吓了一跳,“陛下受万民敬仰,百姓都说陛下是仁君。”

  “是吗?可是世家背后可没少骂朕是暴君,你说朕该听谁的?”姜万钧摆出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非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可。

  “妾身不知道,妾身听陛下的。”崔氏都要急哭了。

  皇上该听谁的?这可是要命题。

  “哈哈哈!算你答对了。”姜万钧没有继续再逗下去。

  事实上在大宁,“皇上该听谁的”有一个标准答案。

  “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这就是姜万钧一直以来不断强化的“标准答案”。

  对于姜万钧来说,强化“国家”的概念,任重而道远。

  过去的时候人们认为家族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家族利益是理所当然的。

  现在大宁搬出了“国家利益”压在了“家族利益”的头上,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这就迫使世家必须面对一个难题,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孰轻孰重?

  个人与家族相比,家族是一个整体;家族和国家相比,国家是一个整体。

  如果他们否定“国家利益高于家族利益”,那么就是在否定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继而使得“家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就站不住脚了。

  世家这次分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自找的。

  国家利益悬挂在头顶,他们选择视而不见,却不断强调家族利益优先,这在家族内部起到了不良示范作用,以至于家族内部矛盾渐渐走向失控,无法调和。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