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事安排_隋末之万钧之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因其叔父王頍参与汉王杨谅起兵谋反被杨广诛杀,王珪受牵连,不得已逃去了钟南山,这一隐居就是十余年。直到姜万钧入主长安后,受李纲举荐,王珪入朝为官任职“秘书郎”。

  王珪往来宫中与内阁,做事很有章法,为人正派,颇受魏征和李纲等人赏识。

  姜万钧自然明白魏征的意思,姜万钧也觉得王珪不错,但王珪与太原王氏渊源颇深,就像崔元礼出自崔氏一样。这两人有才华,有能力,但在此时却不宜重用。

  这既是对他们的限制,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保护。

  丘和都能看得出来,未来一段时期内,姜万钧势必要对朝中世家门阀出身的官员进行一番敲打。王珪和崔元礼站得越高,身上的责任也就越大,到时候他们该如何自处?

  而岑文本是姜万钧有意拉出来的,江南一系的官员们心里应该清楚,如果他们不支持岑文本,江南一系的官员在朝堂上将彻底被边缘化。

  所以他们唯有站在岑文本这一边,配合姜万钧对关陇和山东两大贵族集团进行“梳理”……

  姜万钧不能不给魏征一个面子,但换人是不能换的,“恩,景仁是年轻了一些,那就由他担任吏部左侍郎,刘洎担任吏部右侍郎,两人共掌吏部吧!”

  “臣觉得可行。”魏征没有再坚持,公是公,私是私,刘洎去辅佐岑文本,已经够了。

  更何况,丘和只是离京去洛阳,又不是退居二线,吏部这边的事情,丘和还是可以出一分力的。

  魏征也不得不考虑,若是安排一个强势的人去了吏部,那就真把丘和给架空了。比如安排长孙无忌去吏部,等到丘和一离开长安,长孙无忌很快就会将吏部完全控制在他的手上,这种情况可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

  要紧的事情说完,姜万钧和魏征两人聊起了别的。

  这一次丘和这个“老滑头”想躲出去,姜万钧顺水推舟成全了他,再等上个三年,五年,丘和也差不多该退居二线了。

  接下来,李纲和褚亮也要进行妥善安排才是。

  等到李纲,丘和,褚亮,这三位老臣完全退下来之后,怎么安置,姜万钧还在思考。

  不过大致的方向,无非是成立一个新部门,供他们养老,顺便发挥一下余热。

  但考虑到,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员退下来,这个部门不能有实权,必须要加以限制,否则两套班子,各说各话,那就要乱套了。

  没事让他们搞一搞学术研究,搞一搞历史研究,或者成立个“专家顾问团”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魏征也觉得姜万钧的想法可行。

  眼下还没有那么急迫,下一批退下来的重臣,可能要等上二十年以上,要等魏征和房玄龄他们老了的时候。

  姜万钧衷心希望,这些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老臣都能有一个善终……

  宫宁进来禀报,外边的客人都已经到齐,魏征赶紧站起来请辞。

  作为大宁的宰相,他再不出现就有些不合适了。

  在国宴中,皇上只要露个面,接受国书和贺礼,然后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充当的都是背景板和吉祥物。中途可以去后边的休息室休息,单独见一些重要的客人。

  在国宴快要结束的时候,皇上再露个面就好。

  而魏征则不同,他需要全程参与,这是他开展外交工作最佳时机。

  很多事情皇上不好开口,需要他来转达。

  今年来了这么多客人,这可是一个机会。

  君臣默契配合着,一个扮演红脸,一个扮演白脸,争取把这一出戏给演好,把各国代表装到麻袋里给埋喽才是最要紧的。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