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七章 两套方案_隋末之万钧之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打探消息,有人赶紧去虎牢关给秦王通风报信……

  现在洛阳的气氛十分诡异,已经有人开始收拾细软准备搬家。

  迁都的传言愈演愈烈,但要说到准备迁去哪里,却是五花八门。有说准备迁去江都的,还有人说是涿郡,更有甚者,传言唐皇准备接受宁皇开出的条件,去草原上当草原王。

  李渊听到“草原王”这三个字,脸都气绿了。

  迁都是他的气话,是他威胁那些世家,如果不支持他,他就丢下洛阳不要了,就像当初他“丢掉”长安一样。一旦李唐放弃洛阳,对那些世家而言,打击绝对是毁灭性的。

  李渊没想到,那些世家鸡贼的很,把消息故意泄露出去,搅动整个洛阳都不得安宁,以此来逼他出面表态。

  李渊现在是骑虎难下,如果告诉外界,他是绝对不会迁都的,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如果他选择置之不理,洛阳人心浮动,搞不好没等大宁打过来,自己就要乱了。

  怎么办?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秦王李世民带兵回来,先稳定人心,再“配合”他演一场戏。

  在秦王的劝说下,皇上回心转意不再迁都,这就能说得过去了。

  可这样一来,秦王的声望恐怕就要更上一层。

  获得世家支持的秦王,又有军队的拥护,以后还有谁能制得住?

  接下来几天,李渊愁得是茶不思饭不想。

  而另一边的李世民已经收到房玄龄和尉迟敬德被下狱的消息,说实话,一开始李世民也是被吓了一跳,他还以为皇上要“清理门户”。

  不过随着更多情报汇总到一起,杜如晦看出了其中的问题所在。

  迁都,往哪迁?

  李唐现在根本不具备迁都的条件,上一次逃离长安的时候,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追随,那是因为李唐在当时具备一定的凝聚力,同时大家对姜万钧也不了解。

  更何况晋阳已经被秦王拿下,距离又不是太远,唐皇许诺了一些好处,再加上有外敌逼迫,多种因素结合到了一起,才有那一次“迁都”。

  第二次迁都,从晋阳到洛阳,那属于人往高处走,民心所向,自然会非常顺利。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人心涣散,凝聚力快到临界点,再低一些就要崩塌了。

  而且往哪逃也是一个大问题,洛阳都守不住,逃到哪去能行?

  去江都,是打算步杨广后尘吗?

  去涿郡,那可是一千五百多里路,路上又不太平,半路人非都能跑光不可,“迁都”之名是无法掩盖“逃亡”之实的。

  在杜如晦看来,若真要迁都,还不如干脆接受宁皇的封赏,去草原当草原王算了。

  当然,杜如晦肯定不会说得那么直白,他总要顾及李世民的面子的。

  杜如晦为李世民提供两套解决方案:

  第一套方案是,向皇帝服软,争取救出房玄龄和尉迟敬德,然后装聋作哑,就当什么都不知道。

  除非皇上同意换太子。

  口头上的不行,要昭告天下。

  没有册立太子的诏书,李世民拒不回洛阳,一直拖下去,皇上迟早要妥协。

  第二套方案是,立即返回洛阳,一切都按照皇上的意思办,尽收天下之心,然后缓缓图之。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