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三章 再失一相犹不慌_欺世盗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人管。

  景瑞元年他就上书向赵鸿运称臣了,然而赵鸿运只是让他继续当匡国军节度使,至于太尉的职衔、燕国公的封爵是提都没提。

  之后也不是没有人向赵鸿运建言说把冯道请回来,只是都没被采纳,于是这么一个大人物就这么被遗忘在同州。

  现如今突然把这个重量级人物搬回来,整个汴京城都被惊动了,都在猜测冯公回来是要干啥。

  这其中,最不安的就要算苏逢吉了。

  毕竟以冯道的资历,哪怕还没对大周有什么贡献,回到京城来至少也得是一个宰相的位子才能安得下。

  苏逢吉刚刚才被密集弹劾了一阵,之前的请罪又被冷处理。如果冯道拜相,他苏逢吉是最合适被换掉的!

  心中忐忑之下,他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而是到处走动,想要把冯道再次推上三公高位。

  别说他傻,若真的要竞争,他自问是争不过冯道的。

  幸好冯道本身资历够老,也是前朝的三公,故而他索性就把冯道往高处推。

  哎,总不能堂堂三公来抢我一个次相的位子吧?算盘打的好,可惜世事不能尽如意。

  十四日,户部尚书田茂出为同州刺史。

  同日,兖州刺史王彦川调任户部尚书,由兖州长史知州事。

  十五日,将作监大匠贬为一县令,大匠之位空悬。

  这下可好,因为盗售案被弹劾的三人已经有两个被贬官了。苏逢吉惊慌之下连忙上书请辞。

  其实他不是真的想辞官,只是想试探一下赵鸿运的心意。

  谁知道这次他的请辞奏章递上去之后,赵鸿运甚至没按惯例来个三请三否,直接批示“准”。

  之后下诏赐金抚慰,着领庐州刺史。

  就这样,史馆相苏逢吉还没反应过来,就变成了前任宰相、庐州刺史苏逢吉。

  苏逢吉罢相对不少人来说又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至此,在外人看来,秦王赵元昌在政事堂的两位支持者全部离任。而荆王赵元盛则正要同集贤相结为姻亲。

  再加上赵元昌在官家回京后的第一次议事之时就被批评,这一增一减,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啊!

  刚一得知此事,陈佑也顾不得赵元昌大病未愈,直接找到寝房商议此事可能引起的后果。

  只是赵元昌看起来却十分平静,就好似被罢官的是一个毫无关系的小人物一般。

  见陈佑突破童谣的阻拦闯了进来,坐在榻上翻书的赵元昌笑问道:“将明何故如此急切啊?”

  陈佑一愣,随即道:“大帅莫非不知苏相公罢相之事?某正是为此而来!”

  听到陈佑的话,赵元昌放下手中书册,指了指凳子:“坐下说话,令歌,给将明上茶。”

  “不用麻烦童家令了。”陈佑连忙摆手,坐到凳子上之后对赵元昌道:“以大帅之智,不会不知苏相公罢相的意义。大帅如此平静,莫非早有对策?”

  赵元昌哈哈一笑:“知我者将明也!”

  笑过之后,他脸色一肃,沉声道:“前次你与德俭不还说苏相公不可久恃吗?当时便定计暂让苏相公受个教训,只是那次官家并未有动作,现在不过是延后罢了。”

  提到这个,陈佑也想起来了,当即点头道:“想来大帅自那时起便有准备。”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