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2 殷水红土_匠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送他离开之后,一起走进了联合公所。

  公所里泾渭分明,两种不同服装的人来来往往,一边是石锤会的,一边是梓义公所的。

  前者比后者人数更多一点,前者中有不少都或坐或靠,在很轻松地说说笑笑;后者几乎都在疾步行走,好像慢了一步就会误了大事一样。

  许问和许三进门,先遇到的是石锤会的,但对方只是掀了掀眼皮子就不理人了。

  倒是没过多久,就有梓义公所的人迎上前来,殷勤垂问:“二位小哥从何处来?有事要帮忙吗?”

  这服务态度,许问感觉自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

  “请问阎箕阎匠官在吗?”许问问道。

  “阎大人?”那人表情一变,完全的肃然起敬,“他今天应当尚未出门,我带你去歌风院。”

  他带着两人往后走。

  联合公所这里是窑洞结构,城市整体下沉,窑洞挖在地下一层的岩壁里。

  洞里却并不暗,上方挖有天窗,用藤编草织的窗户半遮住,可以开关。就是不知道下雨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

  许问向上看了一眼,下意识就想到了这一点,然后问了出来。

  “窗户做了设计,向旁边做了下收拢,然后装了陶制的水管,把积水导下去排掉。”许问他们是自己人,那人也就没有隐瞒,侃侃而谈,讲解得非常清楚。

  “陶管?从窑里烧出来的?”许问问道。

  说起来,他以前在博物馆见过这种陶制水管,那还是中国处于原始社会时期使用的排水管道。当时他还惊讶过那个时代的先进程度,没想到它竟然一直延用到了今天。

  不过想想也是,陶水管对精度要求低、透水性差,只要有材料、有相应的地理环境,可以说方便易得。

  “对。”那人简明扼要地说。

  “是在附近烧的,还是其他地方烧了运过来的?”许问问得很仔细。

  这里联合公所,出入的全是工匠。工匠不关心这种问题,那还关心什么?

  所以这人也没奇怪,很自然地回答:“就在附近烧的。距此西南十里的地方有一条殷水河,河边有座红土山,山上产陶土。不是什么太好的土,但用来做粗陶是足够了。”

  他左右一看,随手从旁边捞起一个陶罐,递给了许问,“喏,这就是殷水窑烧出来的。”

  砖石不分家,秦连楹的手札里有不少烧砖砖雕的相关内容。许问认真学过,记了一肚子的理论知识,还没有正式上手实践过。

  不过秦连楹是京营府高级工匠,许问也学得够认真,单是这些理论知识就足够他了解很多了。

  就这个陶罐来看,红土山陶土的质量看上去的确很一般。颗粒大、杂质多,烧制出来的陶器很是粗糙,不太好看。

  但许问轻轻敲了一下,发现这陶罐声音偏清脆,手感很结实,这说明陶土粘性很大,是优质的特征。

  “多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