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8.嫌疑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个议题邀请了相应专家执笔撰写报告。最终经过严格的杂志评审,选取了10篇文章进入此次的特刊。可以说,整个发表过程完全按照国际杂志发表的科学客观的程序来进行。”李立明教授介绍。

  最终“浓缩”出的这10篇精华文章,对备受全球关注的中国抗疫焦点问题做出了系统而全面的回答:

  首先,在疫情暴发早期,我国如何通过传统的公共卫生措施和强大的社会动员快速持续地扼制病毒传播;

  其次,高新科技如病毒分离、序列分享为检验试剂和疫苗研发提供了可能,大大辅助和提升了发现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等传统公共卫生措施的效率;

  第三,特刊对我国目前的疫苗策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详细讨论。

  此外,特刊还对此次疫情中的一些防控“关键词”如无症状感染者、14天隔离、冷链传播、流行病学模型等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和阐述,并讨论了危重症患者管理的“武汉”经验。

  回顾人类传染病学史,与此次新冠疫情最类似、最近的一次超大型疫情莫过于1918年前后的“西班牙流感”事件。这一百年前的全球灾难曾经造成全世界约5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5%。

  与西班牙流感类似的是,这次的新冠病毒致病性极高,传染性极高。然而,今天的新冠疫情防控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今全球的人口流动性已经大大增强,疾病的传播速度远快于百年前。从这一点上说,当时的西班牙流感可能远不如今天的新冠疫情严峻,这次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几百年一遇的传染病事件。

  我国作为第一个报告疫情的国家,在如此重要而紧急的情况下,采取了快速而果断的措施,在疫情暴发不到半年且毫无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实现了本土病例“清零”。

  “从我的专业角度和医学传染病史的角度来看,这真的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一个改写人类应对传染病历史的重要事件,一个载入史册的里程碑事件。”唐金陵教授强调。

  现如今,回顾中国在这场疫情控制中最重要的经验,也是特刊中被提到最多的一点,是我国在强大的政府领导下,坚定执行了像隔离、洗手、消毒、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取消公共活动等这些常识性的、传统的公共卫生措施,也就是非药物干预措施。

  这些传统的卫生措施到底有多重要?以戴口罩为例,全民“戴口罩“能有效减少疾病传播。一项meta分析显示,仅戴口罩这个行为就能减少85%的感染风险[2]。而一项来自190个国家的全球研究表明,多种公卫措施的联合应用相较仅应用单一的公卫措施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