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0章 超高的产量_明末之席卷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伙其实很想说些赞美之词,又不知道怎么说好。

  丁大人总能想出各种奇思妙想,这次干脆从大员带来了红薯和土豆,还说是高产。

  当时很多人不相信,现在看到结果,简直神了。

  “这么高的产量,那赶紧多种点啊。”一些军将纷纷叫嚷着。

  东江镇这些年在登州,在济州,在旅顺都囤了好多田,但还是感觉粮不够。

  前年严寒小麦失收,更是损失惨重,一年少收几十万石。

  现在这世道,粮食这么贵,有粮就等于有钱有人口,这么简单的道理,谁不懂。

  “也不能种太多,这两玩意现在还不能当饭吃。”丁毅道:“特别那红薯,胃酸多的人容易涨气,发酸。”

  谷镜/span万历年间中国已经有了红薯,但有些百姓吃多了会涨气,可能觉的不行,加上政府没有好好推广,国内没有大面积种植,一直到清朝之后,康熙年间才下令全国推广,到雍正年间才成为百姓家里常见的口粮。

  种红薯也好,种土豆也好,包括将来种玉米也好,必须和稻麦搭配起来。

  丁毅拉着后勤部的人和他们讨论。

  在红薯上面,一般只能五六月种,十月收,这个时间正是水稻种收的季节,要是种红薯,就等于要放弃水稻。

  但红薯在山地可以种,只要是沙壤土就行,所以可以不影响现在粮田的情况下,在山地上囤点新田出来种红薯。

  从去年跑到现在,后勤部的人到处寻地方,最后统计到旅顺和皮岛能种红薯的山地,也就五千亩,金州到复州这边,大概有三万六千亩,加起来差不多四万出头亩。

  更多山地,要么地里全是石子(金复一带),要么全是沙子(沿海一带),所以整个东江镇这边,最好种四万亩红薯。

  丁毅盘算了下,这个时代的红薯产量大概在两千到三千斤左右。

  因为徐光启在世时,就为推广红薯种植而总结了“甘薯十三胜”进行宣传,其中很有名的一句是“一亩收数十石。”

  徐光启在松江(上海)试种成功,也在松江推广,丁毅得到红薯后,才知道徐光启曾经试种过。

  现在松江已经有部分百姓在种,但没有受到当地重视,普通百姓有吃,有钱权贵都看不上眼。

  这也是丁毅到松江徐氏家多次,也没有吃到的原因,如果他早在松江吃到,更早的就能开始种植了。

  按徐光启推光的“甘薯十三胜”来看,一亩收数十石,往少了说,两千斤肯定有的。

  种一亩红薯,顶十亩田,东江镇种四万亩,等于四十万粮田。

  所以东江镇这边,限于田地面积有限,原有的稻麦田都不动,只种四万亩红薯,两千亩土豆(土豆田要新囤所以只有两千亩)。

  而济州那边,可种的山地就多了。

  去年丁毅也找人大概圈了圈,最少十万亩是有的。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