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二七章公平军全民皆兵_我在明末有套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受城在也没有被放弃,而是作为官道上的驿站,这条官道继续向北修建。随着这次北上,修建的驿站多达四座,工程量又开始增加了。

  问题是,这些工程虽然增加,进度却没有被延迟,而是快速增加,因为人口也在增加。

  相对而言,由于怀远镇远离全旭的直接支持,这里的科技发展,还没有大的变化,不过,本着学习的原则。

  陈应也是对怀远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他学习全旭,开设了乱七八糟的学校,培养军政人才。

  除了钢的产能突破了五万吨,熟铁和生铁的产能突破了二十万吨,优良的铁制农具已经成功的走进了普通百姓家。

  这种结果,让陈应非常满意,除了钢铁和煤炭,对了还有盐,勉强可以让陈应满意之外,像化肥、农药、火药的投入,他前前后后砸进去了五十多万两银子,可问题是,钱没有少花,事却没有干出来。

  这让陈应相当郁闷。

  为什么,全旭可以做到的事情,他无法做到?

  搞科研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点点的进步都是拿真金白银堆出来的,而且往往投入了天文数字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最终却一无所得。

  这就是现代中国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怎么乐意去搞科研创新的原因,投入实在太大了,花了数亿才研发出新技术,结果竞争对手只花几百万或者上千万,将几个核心工程师挖走,不费吹灰之力便弄出了一模一样的产品。

  让他们欲哭无泪,谁还乐意搞科研啊?都睁大眼睛盯着看谁弄出了新技术,然后过去挖人呢。

  事实上,搞科研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蒸汽机,哪怕一个从头到尾,熟悉蒸汽机的工科生,拥有全套图纸,让他到古代,他一样制造不出来合格的蒸汽机。

  这就涉及了材料学,没有过硬的零件,还造个屁啊?

  就像一把普通车床上的切刀,在二三十年前,中国制造的质量,远远没有外国的耐用,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合格的合金钢。

  这些问题,直到中国成了世界工厂,才慢慢解决,当然,不吹不黑,高精端领域,中国依旧与国外有着不小的差距。

  公平军现在最成熟的技术,就是炼钢、炼铁、像马车生产、锄头、铧犁等农具,就连最简单的无缝钢管技术,都没有取得突破。

  全旭是不太清楚陈应的详细做法,像化肥和农药,如果没有后世的技术支持,别说一年了,再过几年,陈应都不见得能看到成果。

  陈应相当头疼,他头疼,全旭其实也头疼。

  不止是头疼,而且还蛋疼。

  “你的事情该办了啊!”

  洪海洋的婚礼上,洪海洋搂着全旭的肩膀,压低声音,不时的望着李思维所在的方向。

  “我的什么事情?”

  “跟我你装什么糊涂?”

  全旭顺着洪海洋的方向望去,只见李思维端着酒杯,朝着全旭举起来。

  全旭一头雾水:“洪哥,你是不是搞错了,我对李姐,不,咱们李副总可是非常纯洁,绝对没有歪心思,天地良心,别看她长得年轻,我都在心里拿她当妈妈!”

  “这不就对了,李总可就一个闺女!”

  “苏彤……?”

  全旭仿佛明白过来:“我跟她没什么啊,上下级的关系,真的我发誓!”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