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98 弃之若浮烟-4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则,一国之中皆是如此智者,没有个愿意做舍身取义,螳臂挡车,以卵击石的愚顽之徒,则举国之人行事瞻前顾后。人人皆是贤人,而举国之道义不能存矣。北虏讥笑我大宋人怯弱,皆是由此。北虏侵我中原,掠我子女财帛,则赵某愿做一愚顽匹夫,强弱不计,胜负不虑,成败不论,宁愿碎为齑粉,亦当绝无反顾,奋身向前,至死方休。......”

  赵杞听着听着,脸色却有些复杂,沉默了半晌,忽然问道:“营中将士领到赏钱后,是叩谢君恩呢?还是念着赵行德之情?”

  邓素当即答道:“将士们都欢喜非常,大多三呼陛下万岁。御赐银钱与旁的犒赏不同。”

  他心头升起一丝不祥之感,有些忐忑地看着赵杞。

  果然,赵杞叹了口气,缓缓道:“赵行德允文允武,清廉无私,得士心,得民心,又得军心。当初揭帖案时,还有罪证说他冒认宗室。”他咳了一声道,“当然,这冒认之事,宗正寺自有谱牒为证,朕是不信以他之才会做出如此不智之事的。可是,”赵杞咳嗽了一声,“祖宗家法,文武殊途,并非虚设。惟能保全诸将,歌儿舞女,颐养天年。邓爱卿,你和赵行德在太学便相识一场,这两天朝夕相处,觉得此人如何?”

  当天子点将由赵行德接掌东南行营时,他记得邓素虽然没反对,但也没有一力赞同。联系到邓素与赵行德乃太学同窗,又同为昔日理社同道这层背景。邓素这态度就有些暧昧了。赵杞长于深宫之中,既要与诸皇子争夺父皇的宠信,又要积累人望,对人情洞察也算是透彻,当时便察觉了这一点。对如何制衡群臣,当初父皇对赵杞就有不少免提耳命。联想到邓素与陈东等人的道义之别,赵杞反而放了心,只要有缝隙就好办了。当他对赵行德生出疑虑时,便询问邓素的意见。

  阳光照进屋内,斑驳的阴影落在赵杞的脸上,他的目光十分复杂,似乎带着无数的疑虑,又带着极大的期望。邓素沉默了片刻,低声道:“赵行德是个忠厚刚直之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陛下将东南行营兵权委诸于他,实在是慧眼识珠。以臣之浅见,若为保全之计,待北虏稍却,局势巩固后,朝廷必要收诸大将之兵权,将如今行营大军尽皆编为御前禁军,到那时候,视赵行德之功,或委以三公、环卫大将军之衔,或嘉其道德文章,令权知太学或是礼部之任,或者......”

  邓素洞悉圣意,说来说去,都是鸟尽弓藏,收赵行德兵权之意,也是陛下心中的倾向。若是从前太学时,诸生必然要斥之为“柔媚”“逢迎”,然而在朝中久了,揣测圣意,反而成了第一重要的事情。宰执重臣不但不以为耻,而且深藏不露,若不是得意门生,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