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十六章 欧洲攻略1_抗日之超级壮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抗战前的香港远远没有后世繁荣,不但比上海、广州差远了,连青岛都超出这里一大截。

  抗战爆发后,香港成为国外物资输入国内的重要港口之一,大量的国内急需的物资由香港从陆上转运内地。加上内地大量资本涌入港岛,香港逐渐呈现出一派战时繁荣景象!

  香港作为英国人的殖民地,地理条件又得天独厚,所以日本并没有封锁香港,国内抗战的许多重要物资,特别是汽油,还能从这里通过走私运往内地支援抗战。同样,日本人也得到了他们最急需的军用物资,锡、猪鬃、钨沙和水银!?

  特别是钨沙,日本不产这东西,西班牙每年那点出产还让欧洲各国瓜分了,最让日本人郁闷的是,日军的占领区也没有这玩意。国民政府为了打破日本的经济封锁,干脆把钨沙的销售权承包给了英国人,所以日本人想要得到钨沙也只能靠走私渠道。

  按照目前的汇价,一港币值15便士,钨沙在广东产地的售价是60法币一吨,换算成港币大约是66块7毛。钨沙走私到香港后,价格立刻暴涨到2000港币,整整翻了30倍,暴利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战前的钨沙走私就很厉害!走私手法种类繁多,一般的老百姓会把钨沙装在特制的马甲里带到香港,走私商喜欢用轮船夹带和渔船偷运,最不讲究的就是广东那帮军阀,他们连军舰都用上了。?老百姓偷运都是论斤论旦偷运,海军那帮人用运输舰一次至少几百吨。

  不仅钨沙,其他东西走私也成常态化。走私客向境外走私锡、锑、钨沙、桐油,换回盐、糖、香烟和鸦片谋取双份利润。国民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整军备战,一直在加强海关的缉私力量,广东这头特别成立了财政厅缉私处,但收效十分有限。

  走私的不仅包括海盗、私枭,还有税警、地方官绅,甚至包括驻军和海军。广东军队的待遇一度比中央军还要好,还利用走私获得的巨大利润建立了强大的空军力量。抗战爆发以后,部分还有良心的走私客换了营生,可是更多地人还在继续着往日的“生意”。

  于璐在电报中提过,东江一带走私客为了赚钱,几乎没有任何底线,每个月都能偷运巨量钨砂到香港销售,他们不在乎买家是谁,只在乎能不能拿到钱,每个月至少有二十吨左右流入日本人手中。丫头用金钱开到,和当地驻军和缉私武装搭上了关系,然后边打边拉和走私犯也达成了默契。走私客们还算只要有钱赚,就能不把东西卖给日本人,那些有军队背景的商人更是如此。最多的一个月,公司从东江走私了1300余吨钨沙,小部分在欧洲市场出售,大部分在西班牙秘密贮存起来,几个月下来,居然也积攒了四千吨钨沙。

  于璐在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