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三章 夏珂的建议_琉璃满京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番,清韵斋要做的琉璃瓦和传统意义上的琉璃瓦,那是绝对不一样的存在。

  琉璃瓦的设想,也的确让皇帝甚是满意,但让皇帝赞赏的,却是他接下来提出的建议。

  夏珂没提望远镜,但是,他建议朝廷对大梁朝的玻璃生产严加管控,很显然就是基于望远镜这个原因。

  夏珂提到的管控,并非限制作坊生产,而是开办玻璃作坊必须上报官府,衙门同意并记录在案,方可制作。

  他建议朝廷把玻璃制造,当做大梁朝的独有秘密产业,任何未经官府注册的玻璃作坊,都将获罪。

  玻璃从业者不允许向不相干人员透露玻璃秘方和制作方法,一旦违反,视情况处理,轻则流放充军,重则斩首。

  而玻璃作坊生产玻璃,也必须上报朝廷备案之后,才能进行研制新品种。

  另外,还有从事玻璃制造的主要工匠,也必须造册上报,这些玻璃工匠如果有人员流动,也要告知衙门。

  皇帝和兵部以及几位老将军商议望远镜的保密措施时,提了若干条条框框,却没想过可以从源头上制止望远镜的仿制和研究。

  夏珂的这个建议,很及时的补上了这个漏洞,无异于给望远镜又增加了一层保护。

  把玻璃制作限制在一定区域内,除了民用的平板玻璃以及一些玻璃器皿,不允许制作其它物品,也就能防止有人悟出那玻璃透镜成像什么的道理。

  并且,就算意外之下,有人发现了望远镜的结构,但手头没有相应的材料,那也是白搭嘛。

  阁部的几位阁老不知道望远镜的存在,他们被皇帝叫来,再被告知,要制定一系列措施,严格管控玻璃制作,很有一头雾水的感觉,不明白好端端的,怎么皇帝就想起这么一出。

  要知道,这种政令下达,相应的,就要有关于这项政令的律法颁布。然后再下发到大梁朝各州郡,包括府城、县城、以及村镇。这是一项大工程。

  但这件事上,皇帝态度坚决,比前些天褒奖夏家女时的态度还要坚决。

  几位老臣思量再三,最终决定尊皇帝吩咐。这件事,也就是麻烦点儿,和朝廷其他政令以及世家大族的利益没有冲突,应该不会引起什么纷扰。

  至于因此受到局限或者损失的,首当其冲的是夏家的玻璃业,呵呵,这个就不是他们该考虑的了。

  让四位阁老意外的是,在第二天早朝上,廷议此事时,别的大臣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但兵部以尚书为首的几位官员和宁国公等老将军,却意外的大力支持。

  这时,四位老奸巨猾的阁老隐隐感觉到,此项政令的颁布,怕是和军中有关系了。那么,此事还真是非做不可了。

  有了兵部和军中大佬表态,关于管控玻璃行业政令的草拟文书很快就出来了。

  半个月后,也就是庆元十八年三月初二,若干份关于严格管控玻璃生产的政令从京城送出,送往大梁朝各州郡,再有各州郡的府衙进行抄录,下达到管辖内县城乡镇。

  京城的玻璃作坊如今有三家,清韵斋一家是最大的,其余两家是偷盗了玻璃方子和做法、还在苟延残喘的另两家。

  如此政令,京兆府衙当然要给清韵斋送一份,所以,夏晏清拿到文书的时间还算早。

  拿到文书时,她着实愣了愣。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