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42章 海明威导演真是太稳健了_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媒体试探性地抨击了海明威几句,发现无人买账之后,就偃旗息鼓了。

  后来《那些年》刚刚登陆各大视频网站时,也确实是一部粉丝向电影,最初购买的人几乎都是粉丝。

  直到后来口碑扩散,才有不少普通网民、热爱电影的人入坑,一个月时间,卖出了大几百万份。

  以观影人次来计算,如果这是一部大电影,在电影院上映的话,现在票房已经过2亿了。

  这就有点令人刮目相看了。

  而专业的影评人也对《那些年》评价甚高,对海明威的执导能力普遍认可。

  可以说,海明威在导演之路上,走出了坚实的一小步。

  而很快,当海明威宣布了《老男孩》的拍摄计划时,又有不少媒体摩拳擦掌,准备搞事——你拍了部300万的微电影,取得一点微小的成绩,就开始飘了是吧,就准备……额?700万总投资?仍然是微电影?是《那些年》的续集?没有大牌参演?

  啊,这,挺好,我刚刚什么也没说。

  能说什么呢?

  这是非常稳健的做法啊。

  如果海明威这次要拍一部投资5000万、甚至上亿的大作,请一些片酬几千万的大牌明星,那媒体绝对能把他喷到自闭。

  但海明威这一步走得太稳健了啊。

  700万的投资,哪怕只是对《那些年》感兴趣,想看续集的观众买单,也可以保证这部电影不亏本!甚至已经可以说是预订盈利了。

  杜采歌的做法让人根本挑不到错处!

  所以圈内人聊起来都是这么评价的:海明威的功底很扎实,看《那些年》就知道了。

  海明威行事稳健,第一部电影300万,第二部电影700万,就算赚不到大钱,但肯定也不会亏。

  海明威很有自知之明,不会贸然挑战高难度,跟着他拍戏心里有底。

  一部《那些年》,捧红了许清雅,另外几个男配角也名气大增。

  而姜佑曦虽然据说是很低的片酬参演,但因为演出这部戏而增长的粉丝数量,让他绝对不亏就是了。

  所以,平时群演们闲聊的时候,有不少人表示:真希望自己这匹千里马被海明威这伯乐相中,能和海明威合作几次。

  柳芃飞和徐招旸自然也做过这种梦。

  对视了一阵后,杜采歌开口:“这次麻烦你们过来一趟,是有几个镜头需要找你们补拍一下。”

  徐招旸带着讨好的笑容说:“我们知道,刘导说得很清楚。我们会努力做到最好!如果还有别的镜头需要我们拍,我们也会拿出最好的状态!绝不给您添麻烦!”

  杜采歌缓缓点头,其实这两天在陪王冬妮的时候,他琢磨了一些小支线剧情,可以拍出来看看效果。

  至于最后用不用,那是两说了。

  “这样吧,”杜采歌微微颔首,“先补拍。拍完了,我们再拍一两组镜头试试。至于钱得话……”

  杜采歌还没说完,柳芃飞已经抢先开口:“什么钱,钱,钱不钱的,导演您,您给我们机会,那么多,多,工作人员配合我们,那是您赏、赏识我们。我们肯定努力拍,拍好,不辜负您的赏、赏识。先拍,拍好了,您觉得满,满意了,咱们再谈钱的事。”

  他不知道海明威的真名,觉得喊“海导演”又特别难听,干脆就只喊“导演”。

  徐招旸在一旁捏一把冷汗。你这口吃的毛病,怎么在这关键时候犯了?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