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94章 谯郡桓氏的筹码_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的便宜?

  那都是因为,现在还没有迹象能够表明苻坚要大举南侵,谢安就等于是提前把晋境内的兵力全都调动起来了。

  利用这个时间差,谢玄便可以熟悉各支部队的详细情况,安插低等级的将领。

  这些都是谢玄可以操作的,待到苻坚真的出兵,那么,谢玄大展身手的机会就到了。

  大战结束,各支部队的真实情况,谢家也全都掌握了,人脉已经布置了下去。

  这些军队再想全部回归本来的统领手下,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低级将领很有可能会倒戈向谢玄,掣肘地方将领。

  到时候,大晋境内的各个地方豪强,或许就能被谢安一举击破!

  但是,在大晋这种需要经常调集大军应对随时都有可能开始的战争的割据势力的范围内,军权也可以分为两股。

  一个是谢玄这种总领全局的都督,一个就是各个地方单独的军事力量,这些军事力量,还是掌控在各州的刺史、牧守、甚至是太守,长史的手中。

  切莫小看这股势力,谢玄想要让大晋境内的几股大军全都能够号令一出,剑指一处,那就十分需要这些地方统领的支持。

  大晋嘛,终究不是后世的大明,那个时候,以郡县制为基础的统治单位已经是发展到了顶峰,除了王朝末年的烽火丛生,绝大多数时间,大明境内还算是和谐。

  反观大晋这样的朝代,和谐,绝对是不足百年东晋历史之中的极少数,大晋的历史中,不是内乱,就是朝廷上的各种势力,掐掐掐,要么就是狂暴的外敌入侵,没有个宁日。

  又怎么可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郡县制度?

  所以,一般来讲,郡县之内的军事力量,都掌握在一州一郡之内的最高长官的手中。

  这个最高长官,也不一定是那个官最大的,只要是地区之内的实权人物就可以了。

  比如,在历史上,紧跟着东晋开启的南朝,因为总体的政局也不稳定,朝廷派到地方上面的刺史、太守,也往往沦为摆设。

  真正说了算的,反而是官位低于他们的地方长史。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正是因为地方不服从中枢朝廷,甚至是皇权下压也不太顶用。比方说,以刘宋为例,刘裕自己就是行伍出身,且起自草莽,他对于江左这一带地方上的各种问题,可谓是感同身受,有很深的了解。

  于是,当他当了皇帝,他便开始将自己可以倚仗的弟弟、侄子之类全都放到地方上去担任地方长官。

  (刘裕个人的儿子年纪都很小,一直到他去世,只有一人成年,在刘裕健在的年代不能很好的承担地方上的防务。)

  这些地方长官总是换来换去,以至于他们在地方上的势力也不稳固,一旦稳固了呢,就又很可能举起大旗,挑战朝廷。

  相比较而言,反倒是地位较低,负责地方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