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2章 晋朝穷啊,养不起兵_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爵的梦想,但是,他的梦想却仅止于此。

  在他眼里,只要有更加强势的将领,他就愿意跟着这样的人干,并且,效忠于大晋朝廷。

  很显然,在他看来,王谧很好,谢玄也很好,跟着谢玄做事,他挺满意的。

  何迈很不服气,却又向王谧追问:“稚远,你觉得呢?”

  王谧笑笑没说话,刘裕却道:“临时征召的士兵,没有晋升官阶的,大战结束便原地解散,这是一直以来的惯例。”

  “谢将军要这样做,也是无可厚非。”

  刘裕何尝不想让京口的士兵仍然留在行伍之中,这样做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可惜,规矩就是规矩,既然以前都这样做,那就是有原因的。

  大晋朝廷太穷!

  说来说去,就是这个原因。

  不怨北府,也更不能苛责谢家,都怪那老司马家无能。

  没钱,就养不起规模宏大的军队,这是必然的。

  谢家虽然有钱,家大业大,可是指望着谢家拿出全部资财供养北府兵,也根本就是在做梦。

  北府兵目前内里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复杂,一方面,谢家确实出资在供养北府兵,北府的日常操练、兵器打造都需要谢家出钱。

  在这种情况下,北府当然只有谢家能够掌控,交给别人,谢家多年的心血就全都要付之东流,这谁也不能接受。

  再者说,以目前朝堂上的情况来看,也确实没有哪一个世家足够强势到可以代替谢家,继续供养北府兵。

  财力不及,没有办法。

  然而,谢家对北府的资助,终究也还是有限的,大约相当于大庄园主供养自家的私人部曲乡兵的范围,千万不要小看晋时世家个人部曲的规模。

  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是,就连谯郡桓氏控制的荆州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专属于桓氏的私人部曲而已。

  人数众多,花钱如流水,没有巨额的资材,没有专属的铸钱炉,休想供养的起。

  所以,供养北府兵的大头,也还是朝廷出钱,军饷啊、粮草啊、大型的兵器甲胄制造,都需要朝廷来筹措。

  于是,朝廷没钱,就造成了军队没钱,没有钱的穷部队,如何能够打胜仗?

  当然打不赢。

  在这种背景下,适当的减员,就变成了保持北府战斗力的不二法宝。

  每场大战结束之后,将一部分新兵,且没有获得职级晋升的,原地解散,责令他们继续务农,便是晋朝部队惯用的解决方式。

  这个解散的地点,通常也就是建康城附近的军事重镇,京口。

  这里距离都城极近,各种军事设施齐备,将大批士兵囤聚在此地,且战且耕,平日里,没有大型战争的时候,士兵们就像最普通的农夫一样,耕种田地。

  待到朝廷有需要的时候,便会责令将领专门负责到京口重新征召士兵,并且在京口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择日赶赴战场。

  因为京口当地的很多农夫本来就有从军的经验,以至于对他们的训练相当容易上手,朝廷可以放心。

  这也就是为什么北府大将谢玄也如此看重京口一地的特殊原因,京口具备大量具备一定军事素养的可靠兵源。

  不仅如此,京口一地,民风彪悍,骁勇悍战,每一年都有适宜的新兵可以补充到北府中来。

  京口是北府最重要的兵源地,原因也有很多。

  这里不只有海量的具备一定战斗经验的老兵,还有作风果敢,敢打敢拼的年轻农夫,同时,这里还具备一个特殊的优势。

  那就是南渡的中原流民,大多都要在此处上岸。

  这些流民,可都是新兵的良好来源。

  一般来讲,其中就没有多少老弱病残人士,如果不能打,武艺不精,是无法通过漫长的路途,过关斩将,带领族人成功南渡的。

  这些好儿郎,都是北府的好苗子啊!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