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28章 崩盘(上)_钢铁苏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28章崩盘(上)

  事实上,瓦图京之所以如此大胆地放任马拉申科去向纵深穿插挺进,这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包含在其中。

  首先,德军因为东普鲁士战役开战前的手头可动用兵力要比既有历史中多不少,这手头一阔绰就难免动点别的心思。

  比如说某些身在柏林微操指挥的人一看地图,可能就觉得“喝!我手里还有雄兵百万,对面毛子也不过百万左右,这差距不大。我德意志军人这么精锐,一个顶仨毛子不过分吧?嗯,这明显优势在我”。

  在这种上层大脑的指挥下,下层的德军一线部队将兵力大量集中在前线与红军对峙,光对峙其实也没啥好说的,问题是他还打算通过一场战略反攻来重夺战略主动权,将整个战略态势反守为攻。

  这么打能不能成暂且不说,首先你得聚集其尽可能强大、兵不嫌多的集团兵力才能尝试着去打赢这场仗。而在总体兵力虽不少、但单纯比较数字仍不如对面红军的前提下,这就迫使德军不得不把几乎所有的主力作战部队都拉上前线、准备参战。

  从道理上来说,这么做是没错的。

  你想逆境翻盘赌一把大的来反败为胜,这种时候要是还瞻前顾后、畏手畏脚地怕失败而不敢投入决定性兵力,仗还没打现在气势和准备上输人一截的话。那讲道理你这仗也基本不用打了,打与不打没啥区别,畏手畏脚不敢做投入地打了也是给对面白送战绩,根本赢不了。

  所以即便是首脑层下达的战略命令有问题,但德军高级指挥层做出的军事部署却仍是没有问题的。遵循着首脑层下达的最高战略命令,做出了决心足够坚定的军事部署,将手头的决定性力量一口气都投入到了一线、准备参战,如此才能将不占优势的胜算尽可能最大化。

  但在很多时候,军事层上的正确部署和决心坚定,往往是不足以弥补首脑层在战略命令上犯下的巨大错误的。

  这就好比你迈出第一步的首要方向就没走对,是个看不见光的一条道走到黑死胡同,又咋能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层决策没搞好的前提下任凭下面人再怎么发挥,那往往都是白搭,当下整个东普鲁士战区的德军就面临着这种境况。

  大量精锐野战主力部队聚集在一线上,放着在东普鲁士这块祖传的“龙兴之地”经营多年的永备防御工事和坚固城池不守,来扬短避长地和红军打战略决胜、出城野战。

  讲一句不好听的吧,瓦图京私下里甚至都觉得,自己该谢谢给当面之敌的德国佬们,下达这条至高无上战略决战命令的人,能下达这条命令的人那属实是“反法希斯英雄”、“抗德功臣”。

  能这么说的原因也很简单,这条命令不但省去了红军可能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