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二十章 鞭策_重启激荡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所不足,因为经费短缺,很多科研项目裹足不前、停滞甚至被砍掉。”

  “科学技术要得到长远和长久的支持,就必须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在1986年能够形成“863计划”,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希望技术研究能够为国民经济服务。现在有一个提法,叫作‘科技要促进经济,经济要依靠科技’。但是,不少人并不赞成这一提法,这里面不乏科学院的很多学部委员,他们更希望安安静静地在实验室里做研究。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时代变了。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我们的研究人员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呆在象牙塔里,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要抬头看世界,低头看脚下,将基础研究与具体应用相结合,将科学研究与国民经济需求相结合……”

  “令人欣慰的是,从远望科技的身上,我看到了政府与社会力量通力合作、共谋进步的科技发展新模式。科学发展有两方面动力源:一是得到科学基金的支持而发展,科学基金以支持基础研究为主,这是受到科学前沿的推动;二是企业受到市场的推动而支持科技发展,而新科技的成功应用又反过来促进企业获得更多收益。显然,远望科技正在开展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芯片设计,就是对后一种动力源的生动阐释和有效探索……”

  听到这,傅松惊讶不已,没想到周院长对远望科技的评价如此之高,不过转念一想,如果周院长不看好远望科技,又怎么会默许远望科技从中科院系统大肆挖人?

  当然,挖人也不是免费的,这两年远望科技、远景集团跟中科院系统签了十几个合作项目,总的研发经费超过了一亿元人民币。

  所以,傅松不无恶意地揣测,或许周院长还存着让远望科技帮他养人的打算,与其让那些国家辛辛苦苦培养的宝贵人才浪费在骑三轮车、摆地摊上,还不如“半卖半送”给远望科技呢,等到国家需要的那一天,再把这些人召集起来……

  如果周院长真这么想,傅松觉得他绝对想多了,想让他把吃到嘴里的肥肉再吐出来,别说门了,窗户都没有!

  “创新是艰难的,但不能因为艰难而不敢去尝试,哪怕是失败或者什么,总能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如果没有最基本的创新能力,而把精力都放在追踪别人脚步上面,就会越追踪离核心问题越远,而且,追踪会限制我们自己的手脚,束缚我自己的思维。因此,我觉得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把新的东西紧紧抓住,吸收、消化、为我所用,最后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众人拾柴火焰高。远望科技的操作系统、芯片设计和制造得到了包括中科院在内的国内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取得的成就是喜人的、令人振奋的。在这里我呼吁,与会的同志们以及今天未到场的业内同志、研究机构、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人出人,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如果说,何书记的发言主要侧重于宏观层面,是阳春白雪,那么周院长的讲话则是侧重于微观层面,是下里巴人,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这从周院长讲完后掌声的持续时间上,就可略窥一斑。

  傅松也觉得周院长讲得好,水平高,以至于他把手掌都拍红了。

  他之所以这么激动,除了周院长讲话有水平外,还跟远望科技得到了周院长得肯定和赞赏有很大关系。

  当然,傅松同样清楚,周院长的盛赞,既是对远望科技的肯定,更是对远望科技的鞭策——从今天起,远望科技就不仅仅是一家民营企业那么简单了,它身上开始承载着更多的东西。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