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连续暴击_重启激荡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来自前苏联各加盟国的前苏东专家。”

  郭孔晖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这么多前苏联的专家?”

  傅松一脸郁闷:“唉,还有不少人被上面截胡了,可把我给心疼坏了。”

  其实他也就是嘴上抱怨两句,那些被截胡的,大多是军工、核物理、核工业领域的专家,这些人他留着也用不上,更不敢用,还不如拿来当人情。

  他旗下的产业在内地之所以发展得如此顺利,没人敢打他的主意,跟他这些年的“无私”奉献密不可分。

  否则,他一个毫无背景的泥腿子,还不得被人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

  就说沐汽集团吧,若不是高永超帮忙,根本不可能拿到生产乘用车的牌照。

  而高永超为什么屁颠屁颠地帮这个忙,还不是因为他们从傅松手里拿到的好处实在太多,不表示一下实在良心不安。

  别的不说,单单那三架伊尔76运输机,就足以让高永超感恩戴德了。

  郭孔晖被傅松“凡尔赛”似的言辞整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3000名研究人员你特么的还嫌少?

  一汽才多少研发人员?

  人比人得死啊!

  吴溪继续介绍:“目前,我们研究中心拥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名,前苏联国家科学院院士8名,还有将近100名前苏联国家科学院学部、地区分院、科学中心的学科带头人。

  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有2000名,还有几百名高级技术工人。”

  此外,从去年开始,研究中心还从国内招聘了将近500名各学科的研究人员。””

  郭孔晖感觉自己的心脏再一次被暴击,他来之前听郭凡声介绍过远景研究中心的概况,倒是知道研究中心有巴洛夫院士这座大神坐镇,但郭凡声却不清楚研究中心的详情。

  此时听吴溪说研究中心居然还有8位前苏联国家科学院院士,以及100名学科带头人,他羡慕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普通老百姓或许对诺贝奖和院士顶礼膜拜,可他不是普通老百姓,在他看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和院士的头衔固然值得尊敬,但他却知道那100名学科带头人才是研究中心最宝贵的财富!

  巴洛夫院士今年快80岁了,那8位院士估计也差不多这个岁数,都已经过了最佳的科研年纪,无论体力还是精力,远远不能跟年轻人相比。

  他们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眼光,能让后辈们少走一些弯路。

  真正的科研主力恰恰是那100名学科带头人,只需要给他们几年时间,就足以带出一大批徒子徒孙,研究中心就能形成良心循环。

  郭孔晖深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绪,目光复杂地问道:“吴主任,方便问一下,研究中心一年的经费支出有多少吗?”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