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九章 蹶上将军_蜀山悬剑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援这条路大约八九百里,从雁门关过滦河,抵白狼水,这一路上没有山地,皆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剩余路程,从白狼水到营州的二百余里中,只有一片山丘,不算荒凉偏僻,也不是设伏的最佳地点。

  更何况,这一带远离中原,乃是燕军和契丹人的领地。大宏临率军从渤海郡国出兵至雁门关,走的就是这条路。

  这片丘陵地带,没有陡峭如斧削的峡谷深涧。丘陵的西南面是平原,穿出丘陵,西北方向是广袤无垠的草原,断断续续的丘陵加起来也仅有二十余里。这种地形,对于来去如风的草原铁骑,实在算不上兵家险地。

  此时,虽暮色苍茫,但距离日落还有一段时间,丘陵一带光线依然充足。如果能快速行进,等到天黑时,大军应该已经出谷。

  十数名斥候轮流来报,谷内未见异常。

  然而,作为三军主将,不能有丝毫侥幸,千里行军,任何一条路线都应提前准备,仔细侦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行进。

  大宏临作为骁勇善战的大将,应对白狼水一带的地形了如指掌,尤其是夜晚穿谷有所警觉。然而,此刻他怒气冲冲,已经失去理智,完全被愤怒和仇恨裹挟。

  大宏临略一权衡,即刻下令:“两骑并行,疾驰通过,入谷!”

  军令下达,十万铁骑井然有序,两两并行,策马入谷。

  ……

  残阳如血,预示着大战在即。

  一名少年将军,狮盔银甲,貂裘围绦垂耳而下,一袭雪白色的大氅披风迎风飞扬。

  白复站在山巅,望着入谷的漫天烟尘,雄心万丈:“十万铁骑,终于入我觳中。”

  他扭过头对独狼笑道:“老狼,我记得你教过我一句契丹话:羊群再多,也是喂狼的!”

  ……

  这片丘陵,实在算不得险地。但是白复看中的,恰恰是它貌似平庸这一点。

  兵家弟子,极其重视山川地形。兵圣孙子专门用“地形”和“九地”两篇兵法,探讨地理环境的分类,以及对于行军作战、攻守决策的影响。

  一段河流、一道山梁、一段谷地,倘若运用得法,足抵十万大军。

  白复选中的这片丘陵,貌似舒缓绵延,实则外缓内曲。入口处是馒头般圆润的山丘,道路宽阔,十里以后,绵延的山丘渐渐拔地而起,山峦多土少石,林木茂密。

  更独特之处在于,这条道如同一个巨大的螺蛳壳。从营州前往雁门关方向,是从螺蛳壳的底端往壳口走,越走越开阔,丝毫没有局促险峻之感。反过来,从壳口往螺蛳壳内走,入口阔,越往里越狭窄曲折。

  白复通过观察渤海郡国铁骑的马蹄印,料定大宏临等将领没有留意过这种独特地形。

  重走老路,不代表就一定安全。同一条道,既是生门,亦是死路!

  白复就是要利用这种南来北往的地形差异,给予渤海铁骑致命一击。

  为了增加胜算,白复刻意干扰了渤海郡王快马驿使的报信速度。通过控制十道紧急王命送达大宏临大帐的时间,将渤海郡国铁骑进入丘陵的时点挤在了傍晚。

  一旦发动夜袭,唐军就能够充分利用这种独特地形,发挥出超常的战力。

  渤海郡国的斥候侦查完毕后,消失许久的安西北庭五千铁骑悉数到位。

  数百名唐军同时动手,挥动铁斧,将锯得差不多的巨树瞬间斩断。山坡上的数十棵参天巨树轰然倒下,将北面的出口牢牢堵死。

  封堵南面山口的三千唐军铁骑和一千重甲陌刀军,也早已经在密林中等候多时。

  白复精心部署,算无遗策,就是要将这十万渤海铁骑全歼在这条默默无闻的丘陵之中。

  白狼水,不归路,将用渤海铁骑的万千尸骸,扬名祭坛,一战封神!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