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五六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六)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换上便宜的玉米高粱地瓜土豆,修河的百姓至少可以保证吃饱,你也给他们创造了偷梁换柱的机会。

  这倒的确可以一举两得。

  皇帝心里盘算了一下,这件事真要搞的话,至少要波及三个县。而且这三个县的士绅,估计要直接没一半。

  罪名倒是现成的:克扣朝廷河工钱——大顺的一等一罪名,和普通的贪污可不一样。

  男的杀。女的送去虾夷给人当媳妇。小孩子送到西域充军。

  这案子可是要抄不少家啊。

  然而皇帝对此并无太多感觉,而是将目光转向了那张地图,站起身径直走到了地图旁。

  手指顺着黄河、洪泽湖的方向,延伸到廖寒辉计划的那条淮河水道。

  从洪泽湖引出,过淮安、走阜宁,下引至射阳、黄沙诸河,连为一体。既为淮河入海,又做灌溉之用。

  黄河在北边。

  往南就是盐城,再往南就是扬州府、长江口、南通……那就是朝廷现在的钱袋子了。

  如果这里不安顿,日后灾祸频繁,若真的爆发了民变……

  往北,是不太可能往北的。

  一来有黄河挡着,不容易过河。

  二来北边穷的也是叮当响,可南边不多远就是盐城、扬州府,真要是爆发了民变、起义,肯定是要往南边去的。

  那就直接威胁到了朝廷的钱袋子了。

  如果万一往北,越过了黄河,那就可以直接威胁到淮北盐场,会直接影响到几个省的运盐。

  即便要废弃运河,这两淮也万万乱不得。

  下南洋的条件如何,皇帝内心大概也有数。便是这样的条件,当地的百姓还争着抢着下南洋,连南洋几成的死亡率都不怕,只怕当地真的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

  两淮问题,积重已久。

  漕运、水灾,两大灾难压在百姓的头顶上,每年往这里面投的赈灾钱都有几十万两,为的就是稳定。

  一旦要是当地起事,还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凤阳府可也是在两淮地区。到时候,反顺复明,那就是现成的口号。

  现在刘钰一边在组织下南洋。

  另一边,准备来一场郑伯克段于鄢的手段,彻底解决黄河以南的苏北问题。

  如果真能成功,意味着黄河以南的苏北地区,也就是紧贴着朝廷钱袋子的地方,会稳定很长时间。

  稳定,意味着分割。

  即便黄河以北的苏北地区依旧穷困,暂时依旧无法解决,但也可保证黄河以北真要是出了事,不会渡过黄河与南边的相应呼应。

  那么,两淮地区,就会分成几个小方格。

  真要是出了事,也不至于整个两淮都云集响应。

  以黄河为沟渠、旧运河分割,就很容易扑灭各种民变。

  而且,海运兴起,只要保证南边不乱,不至于起事后威胁扬州府、通州府,即可保证朝廷的米粮钱财不会断绝。

  以前运河时代,凡有水灾,潜规则是保北不保南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