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一二章 归义军(下)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调走,调到锡兰准备入侵印度,既要做好士兵的安置,也要和这些归义军的军官们说清楚。

  枢密院选来的这些人,都不是酒囊饭袋,而且这几年他们做的确实不错,都是可用之才。

  就南洋这情况,枢密院早就讨论过,刘钰也多次上书皇帝,把南洋的情况说的非常明白了。

  南洋封建,是绝对不可取的。

  只能军镇化,都护府化,控制几个要地,对南洋实行贸易控制即可。

  只要朝廷的海军在,能把控对欧洲的贸易,南洋就稳如泰山,根本不存在造反、自立之类的情况。

  不能封建南洋,因为大顺此时并没有资格在经济上,做南洋的天朝。

  大顺不是香料的主要消费国,欲当新型的天朝,加深贸易控制的那种新型天朝的前提,就是天朝必须是藩属最大的市场。

  否则旧的宗藩体系,其实是难以维系的。天朝此时既不能做到一些货物就此一家别无分号、也不能做到天朝的市场能让你们这些藩属发财。

  而新的宗藩体系,是要加深贸易的,要当体系内最大的消费市场的。

  但新的天朝体系,大顺暂时也确实做不到,现在只能是一种特殊的过渡期。

  南洋的各项高贸易额货物,大顺基本都不是第一进口国。

  一旦在南洋搞封建,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南洋的封建诸国肯定会和西方走的更近,至少在大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前,绝对如此。

  理想中,南洋封建,会开疆拓土,拓展华夏的生存空间。

  现实中,南洋封建,会比着亲西方、比着绿化、本地化,以求稳固本地的统治、获得足够的利益。

  而且,封建和垄断贸易,二者只能选一个。封建了还搞垄断贸易,那不是在鼓励封建诸国反天朝吗?

  不封建而军镇都护的模式,则可以避免各种缺点,只不过继承的还是换汤不换药的类似于荷兰的殖民体制。

  海军在马六甲一摆,彻底将西洋人势力赶出南洋。

  虽然欧洲依旧是香料的第一消费市场,但因为大顺垄断出货渠道,使得南洋小国只能选择和大顺合作。

  用少量的驻军维持据点,保证南洋的基本和平,以宗藩关系维系南洋的稳定,通过自由移民来慢慢增加大顺对南洋的人口优势、保证香料贸易的垄断经营,这是可取的路线。

  一旦路线确定了,一些所谓的猜忌和担忧也就没有意义了。

  说明白了大局,越有本事的人,越可以受到重用,而不是被猜忌。这有点类似于西班牙要求总督不得携带妻子;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督和官员可以带老婆孩子的区别。

  不是西班牙人狭隘小心眼,而是现实基础倒逼的;也不是荷兰人心胸开阔,而是现实基础让他们无需狭隘。

  放到大顺,也差不多。不是皇帝心胸开阔是个圣君,而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