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六七章 伐韩?伐蜀?(中)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这个故事,刘钰讲的很慢。

  其中的隐喻,路易十五也不傻,当然可以听明白。

  所谓巴蜀,就是美洲殖民地,顺便最好是把英国搞废了。不然在欧洲大陆只要一搞事,英国就会掺和一脚。

  而若能拿下“巴蜀”,法国即便内部不进行变革,也可以增加极大的增量,从而如同占据了巴蜀的秦国一样,对各国呈现一种完全碾压的力量优势。

  反之,这伐韩、临二周的意思,就是朝着神罗挺进,过多掺和神罗的事。你又当不了神罗皇帝,最多也就是像现在一样扶植个巴伐利亚选侯当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问题是奥地利、普鲁士这样的诸侯,会听“挟天子之令”吗?

  欧陆这边,谁都不好打。打起来就伤筋动骨,自己就算赢了,也不好受。

  见路易十五听得懂其中非常容易理解的隐喻,刘钰又吓唬道:“这个战略,最合适的,其实是英国人。”

  “但现在,天佑法兰西。英国人有了汉诺威,使得英国不得不参与欧洲的战事。如果英国没有汉诺威,恐怕这‘巴蜀’尽为英国所得,如此气吞天下之势成矣。”

  “幸于如今英国还有个汉诺威在这,法国若不趁此机会,先英国一步完成先巴蜀而后天下的战略,只恐将来法国南面称臣矣。”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法国既然已经参与,这时候退出不合适。白白赔了钱,折损了威望。”

  “但此战之后,还是要考虑法国真正有利的大战略啊。”

  “在这个大战略的前提下,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应该是为这个大战略而做的提前准备。”

  “并且,在战后谈判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不要看眼前,要看今后。不要看今天能得到什么,要看先灭巴蜀的大战略需要什么,就所求什么。”

  “要先画靶子再射箭,而不是随便射一箭再去画靶子。”

  “天朝为了下南洋,准备了十几年,从对俄战争、平定准噶尔叛乱、再到对日战争,都是有条不紊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有时候不得不吐出一些东西,放弃一些东西。我想,国王殿下一定明白这个道理吧。”

  话已经说的如此透彻了,而且还有着两千年战略智慧的加成,就算路易十五不是这么想的、不明白这个道理,这时候也只能点头说我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实际上,他懂个锤子。

  就刘钰所知的后续的历史来看,法国在奥王继承战争后,完全就是一副被动的模样。

  要不你就不打,七年战争真开打的时候,你就看戏。

  可你既然打了,却全程被动被人拉盟友,自己根本没有一个主动的战略,结果一开战还嗷嗷叫着就冲上去了。

  刘钰也不是辱法,就弗勒里一死到路易十五完蛋的这段时间,法国就连个孙权水平的战略家都没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