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四章 氯仿提取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因为在旋蒸过程中,要求短时间内冷却大量热的溶剂蒸气。

  所以用常规循环水难以满足要求,而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液体的凝固点可以达到零下二十到四十摄氏度。

  ……

  待冷却装置温度达到零下20摄氏度。

  许秋启动水泵,可以从气压计看到体系内的真空度缓缓下降。

  启动旋转,茄形瓶开始转动。

  没过多久,真空度降的很低,瓶内的氯仿溶剂开始剧烈沸腾起来。

  他忙调节阀门,放入部分空气,提高体系内部的真空度,使溶液保持在微微沸腾的状态。

  蛇形冷凝器上也出现大量冷凝的氯仿,顺着玻璃仪器内壁,流入下方的接液瓶中。

  茄形瓶中的溶液逐渐减少,不再出现爆沸的现象。

  许秋控制阀门,将真空度调节至最低,直至全部溶剂蒸干。

  聚合物以薄膜的形态附在瓶壁上,因为产物质量太少,不是很好直接把它们弄出来。

  思索片刻,他心生一计。

  他再次往茄形瓶中加入十五毫升氯仿溶液,用手腕晃动瓶子,使瓶壁上的固态薄膜溶解。

  随后,许秋用旋蒸处理另外三个样品。

  这次,他没有让溶剂完全蒸干,而是残留了大约十五毫升氯仿,这样就省下了再次溶解的步骤。

  接下来,他将四组溶液各自滴入甲醇溶剂中,使固态聚合物析出,最后再过滤,真空烘干,称量。

  之前的产物,第一批产量是60毫克左右,第二批是120毫克左右。

  提取过后,第一批还剩下50毫克,而第二批只剩下不到70毫克。

  可见第二批产物里的不溶物非常多。

  综合下来,两批产物的产率相差无几,均不到50%。

  当然,重点不是产率,而是溶解性。

  15毫升氯仿可以溶解70毫克的聚合物,那么它在氯仿中最低溶解度也能达到4毫克每毫升。

  有这个溶解度,涂膜做器件绰绰有余了。

  许秋按照白天的配方配制了八组溶液,除了把受体改为了PC[70]BM外,其他条件均未变。

  2倍加速,半小时后。

  许秋拿起配好的溶液,一个个的查看,发现均溶解的很好。

  他又用玻璃片试了下旋涂的手感,没有过滤,得到的薄膜非常均匀,没有固体颗粒残存。

  终于解决了一个溶液度的这个麻烦,许秋非常开心。

  看了眼时间,快到半夜十二点了,不知不觉,他又连续做了四个多小时实验。

  他正待离开模拟实验室,突然看到了通风橱中的反应装置。

  那是他之前练手时投的三个反应,因为一直是给他们2倍加速的,所以实际反应时间差不多是12小时左右。

  他掀开反应瓶外包覆的铝箔纸,想看下里面的聚合反应进行的怎么样。

  反应瓶内已经析出了固态产物,绕着瓶子内壁形成了一个圈。

  许秋对此进行分析:

  12小时的反应时间,或许已经足够获得比较高分子量的产物了。

  之前第二批产物中的不溶物质,可能是反应时间过长导致的。

  看来又发现一个可以改进的方向。

  ……

  周六,许秋在模拟实验室中尝试做器件。

  没有调节太多参数,只是初步尝试,结果如下:

  他的两个体系,1#样品效率最高%,2#样品最高%。

  学姐的两个体系,3#样品效率最高%,4#样品最高%。

  两人的效率都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但10%,现在还看不到突破的可能性。

  不过,许秋目前的效率已经能够到在二区灌水的门槛了。

  两条路,一条是在二区灌水,另一条是继续优化性能,争取搞个大文章出来。

  选哪条路呢?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