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零五章 模拟实验室II启动(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正一下:之前的流速设置有可题,现改为30毫升每分钟,而不是1毫升每分钟,实验室采用的是高压液相色谱。)

  几分钟后,流动相运行平稳,进出硅胶柱的细管中充满了液体,不再存在气泡。

  目前样品柱中的样品岿然不动,并没有在溶剂的裹挟下向下移动,这是因为当前的溶剂为纯石油醚,极性非常小。

  许秋打开紫外检测器,设置5分钟后A:B的体积比为90:10,也就是缓慢增大流动相的极性。

  流动相的极性不能贸然的迅速提升,因为仪器只能控制当下抽取溶剂的比例。

  换言之,仪器对流动相溶剂比例的控制是滞后的,硅胶柱中实际流动相的溶剂比例可能是十几秒、几十秒前的比例。

  而液相色谱分离、提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不同分子结构的物质,在色谱柱中移动所需的溶剂极性的临界值不同。

  也就是说,一旦流动相的极性过高,同时达到多种组分的临界值,导致这些组分没有被彻底分开,同时随着流动相向下移动,再同时被收集,就意味着实验失败。

  那么就要重新拌样、旋蒸、填柱子、过柱子了。

  这台液相色谱仪同时只能处理一根柱子,所以许秋在操作的时候,韩嘉莹去把另外两个样品填入小样品柱,完成装样。

  之后她没事可做,便搬了个圆凳坐在他旁边围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A、B溶剂中B的体积分数缓慢提升。

  “师兄,还没反应啊,二氯甲烷都20%多了,还一动不动的。”

  “这说明极性还是不到位,慢慢升吧。”

  “感觉过柱子好费溶液呀。”看着旁边溶剂桶的液面已经微微下降,韩嘉莹吐槽了一句。

  “是啊,而且是带有反应产物的混合溶剂,想重复利用也比较麻烦,最多用来洗一洗瓶子,”许秋笑了笑,“不过二氯甲烷和石油醚,每种都订了四桶,乙酸乙酯订了两桶,肯定是够用了一段时间了。”

  又过了一会儿,当软件上实时显示着当前B%为32%时,空白硅胶柱中终于出现了一抹红色,紫外检测器中也出现了明显的信号。

  “动了,它动了。”

  “嗯,准备干活。”许秋将B%维持在30%。

  硅胶柱中,那一抹红色慢慢的变为一团红色,接着又变为一条红色。

  当红色的头部到达空白色谱柱的下端后,许秋将收集模式从废液模式改为工作模式。

  淡红色的溶液随着一根针头喷射入试管架上的1号试管中。

  十几秒后,1号试管装满,针头自动移动至2号试管的位置,继续喷射……

  许秋也没闲着,他用毛细管蘸取了少量1号试管中的溶液,然后用石油醚:二氯甲烷1:1配比进行点板。

  他对比了此次点板的结果和上午的结果。“只有一个样品点,而且还很浅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