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二章 只能借鉴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应于两个状态,已收录和已发表。

  已收录的文章是没有完整的期、卷和页码的,想要引用的话,通常是引用其对应的DOI编码。

  只有已发表的文章,才会有完整的期、卷和页码的。”

  “原来如此。”

  听完学姐的介绍,许秋阅读魏老师转发的邮件。

  他的文章proof不是在线修改的类型,而是需要提供WORD版本的修改明细。

  “学姐,来一起帮个忙?”

  “这文章我是二作,肯定也要看一遍的,魏老师应该也把邮件抄送给我了吧。”

  许秋看了眼邮件的抄送一栏,果然学姐的学号邮箱在上面。

  两人花了一个多小时,仔细看了两遍文章,还真被他们发现了几处错误。

  写好WORD版修改明细,两人去找魏老师,却发现他不在办公室,许秋便将文件发送到他的邮箱。

  ……

  处理完突发事件,许秋开始盘算接下来的实验计划:

  明天预约了两项热学表征,周五下午则安排了原子力显微镜。

  而第六批材料刚拿到手,还热乎着呢。

  不过今天的时间已经过去大半,显然没办法再做一批器件了。

  况且,基于现在最优的条件,效率最高也就%,与周日的效率结果%相比较,并没有多少本质的区别。

  怎么把效率突破到10%呢?

  是用缩小电池面积的黑科技?

  抑或者一直重复做器件,依靠数值的波动,去博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毕竟,器件性能是呈正态分布的。

  从理论上讲,既然能到%,那么哪怕不改变条件,波动到10%也是有可能的。

  只是具体概率如何,能否在有生之年波动上去,就不得而知了。

  许秋摇了摇头,还是不想那么多,先写文章吧。

  说不定在之后的表征实验中能收获什么灵感呢。

  ……

  周四上午,需要同时进行两项热学表征,分别是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法TGA,测试地点同样在先进材料楼。

  刚好,还可以去拿昨天的凝胶色谱GPC数据。

  这两项测试的样品,准备起来比较简单,不需要任何处理,只需要单独的聚合物就可以。

  两人用一次性离心管装了八种样品,许秋的五种,陈婉清的三种。

  韩嘉莹也过来了,正好带着她一起测试。

  负责这两台仪器的老师和昨天管理GPC仪器的是同一个老师。

  做好登记,拿上钥匙。

  这个老师许秋认识,她是《材料化学实验》的授课老师之一,课上就教过他DSC和TGA这两种测试手段。

  她年纪轻轻已经是副教授了,挂靠在系主任课题组名下,算是个小老板。

  “韩嘉莹,你这学期是不是修了她的实验课?”

  “DSC和TGA吗,现在还没有轮到我的小组做。”

  实验课一般是分小组做的,比如八个实验就分为八个小组,轮替进行实验。

  “师兄,这门课给分怎么样?”

  “实验课,给分还能怎么样,除非每个人表现的都非常好,不然肯定会有一两个人拿C、D档的成绩。”许秋道:

  “这门课一共有八个实验,评分就是看实验报告,八份报告平均一下,就是最终成绩了。”

  “师兄最后拿了什么成绩?”

  “A-。”

  “那个,实验报告,师兄,你看……”

  “我的实验报告都在寝室呢,我今天回去找找看,下次给你。”

  “谢谢师兄,得救了。”

  “我们可要先说好,我的实验报告只能给你借鉴,别动歪脑筋。”

  “那必须的。”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