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69章 棋子而已?_重生之科技洪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花生等经济作物倾斜。

  就算是没有塔里木盆地以及甘肃等沙漠化土地的改造和开发,我国现有的耕地面积,其实也足够满足18亿人口的粮食要求,而且过的还相对非常的不错。

  只是多了这么五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可用土地,将会让我国百姓生活的更加从容,物质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也能够应付更多意外情况。

  至于天玑农牧公司到底有多少业务,赵一自己都搞不清楚,农作物的分类太多了,除了常规的农作物之外,还有许多凭空创造出来的农作物。

  加上青农生物实验室不停的进行农作物改良,导致我国的农作物品种数量已经冠绝全球,虽然不一定所有品种都产量第一,但是种类第一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且改良品种的工作也不只是青农生物实验室在做,国有研究机构,也在同步进行这样的工作,只是他们大部分使用的是杂交技术。

  虽然青农生物实验室也发表了数量不少的基因相关的论文,但是想要将论文转化为技术应用到实践当中,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很容易转化为技术的论文,青农生物实验室也不会轻易发表,他们在发表论文的时候,是需要经过详细的审核,确认不会短期内用于技术实践当中,才会允许发表。

  像这种理论性的论文,发表之后,其实更多的还是在学术理论层面讨论,能够利用别人的智力资源做更多的延伸性研究。

  而青农生物实验室可以通过这些延伸性研究,有更多的选择和方向,加上他们本身就拥有高超的生物技术,反而更加容易将别人的成果转化为技术,用于实践当中。

  这也是为什么青农生物实验室在自己拥有领先的生物技术的时候,还要发表许多论文,给别人借鉴,就是因为这个目的。

  虽然青农生物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数量不少,但是相比起全球的智力资源来说,还是略显单薄,能够充分利用别人的智力资源,也就会毫不客气。

  因此青农生物实验室的一些生物理论也被国内的各大生物专家给学去了,只是想要转化为技术,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但是国有研究机构,在生物杂交领域,倒是建树颇丰,前有袁隆平老爷子,还有小麦杂交之父李振生等等,都是在杂交植物培育领域有所建树的人物。

  只是青农生物实验室和他们的路数不太一样,虽然大部分工作也是从事植物培育,但是他们不仅仅只是专注于农作物的培育,而是真正的将他们的工作聚焦于生物基因技术上。

  而他们的植物培育工作只是作为他们研究过程中的成果,而不是目的,事实上他们的研究项目更加针对生物底层,是生物科学家,而不是工程师。

  只不过相对于许多研究项目,植物品种培育表现的就不是那么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