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章 短板【一更】_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入的大部钱粮,在战力的实际转化率上却没有达到最优。

  公孙度心中很清楚,不仅是经济上,军事上也要讲究个投入产出。

  一旦将骑兵的功能性进行解构,并且在练兵时对不同功能进行针对性、专业性的开发训练,那么就可以将投入产出比提升到最高。

  只是公孙度皱起眉头,要想发展出功能性强的骑兵,当前却是有些麻烦。

  幽州突骑在冲击力的加强上,方向是走对了的,那便是甲更坚、矛更长、队形更严整。

  这上边的三点,都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对公孙度来说,那就不是问题。

  问题出在一个世人习以为常的骑兵技艺:骑射。

  公孙度自己就会骑射,要在起伏不定的马背上,使用马弓,将箭矢射出去,就不说命中率,光是这一套动作所需要的控马技巧,以及弓箭的熟练程度,就能将大部分平民骑兵挡在骑射门槛外。在马镫还未被发明,控马还是一项极难技能的时代里,骑射算是草原民族的保留技艺,相比之下,汉地之内只有这些自小习武的良家子才能够做到成队的骑马驰射。

  即便公孙度现在就将马镫拿出来,一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的汉家子能学会骑射,这是一块短板。

  他不由抬头问道:“文远,尔等在并州,是怎么解决战场上缺少骑射骑兵这个问题的?”

  张辽转过头,一脸你怎么问出这种问题的表情,迟疑道:“主公不是已经在做了吗?”

  “啊?!”公孙度歪头,自己做了什么?

  “主公招揽那些胡骑,不就是为了干骑射的活计吗?主公不知?”张辽有些奇怪,他觉得公孙度简直就是举着答案问问题,心中腹诽:这是犯癔症了?

  “啪”公孙度抚掌,尴尬笑道:“啊哈哈哈,我当然知道,这不是考考你嘛?不错,文远回答的很好!”

  他突然反应过来,这时代天下各军中几乎都有胡人骑兵的参与,在东汉,汉军对外作战,节节胜利,正是心气高的时候,所以华夷之防没那么严重,军队中招揽胡人是常规操作。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政权军事实力越强大越不在意什么胡汉之分,那些军事实力弱的政权,在经受了挫败后,不从自身找原因,就只能在什么胡汉之分上作文章。

  公孙度暗自点头,胡骑确实适合在战场上干杂活,袭扰后方、劫掠人口、驰射步兵,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而且历史上,无论汉唐,都有招募草原部落当仆从军之习惯的。

  但骑射作为汉军骑兵短板这问题是一直存在的,后世的唐朝是如何解决的呢?公孙度记得唐朝给骑兵配发骑兵弩,用来弥补马弓射程劣势和士兵骑射素质上的差距。

  “弩?”公孙度突然想起这件武器来,在他看来,汉弩的工艺已臻化境,不知道能否用于骑兵使用上?

  想到便做,当即他就对身后的亲兵道:“给我将李信叫来,对了,让他把弩带上。”

  “诺!”亲兵称诺,立即打马而去。

  没过多久,公孙度就看到远处营地内出来一骑,马背上的少年背上斜负着把汉弩,汉弩的体积不小,看过去足足有半个身子。他估计要不是李信骑术好,早被颠落马背了。

  “看来,目前的弩用于骑兵还不太现实!”公孙度看到李信有些狼狈的模样,摇摇头道。

  “叔父!你叫我?”李信自己倒不觉得狼狈,反而因为公孙度的召见很是高兴,傻呵呵笑着上前见礼道。

  “嗯,对了,上一次让你在军中召集习练弓弩者,传授金目诀。结果如何了?”公孙度见到李信,突然想起来这回事,故而发问道。

  “哎!”闻言李信的眉头一下子耷拉下来,伸出三根手指哭丧着脸道:“二百个用过弓弩的老兵,其中只有三个合格。”偷偷瞥了眼马背上的公孙度不忘补一句“其中一个叫做林正的,还被叔父你留在东莱了。”

  公孙度看到李信的丧气样子也笑了,好吧,看来李信当大将军的梦想还未开始就破灭啦!

  “说说,怎么回事?都是些用惯弓弩的老兵了,为何找不出几个能用金目诀的?”公孙度也好奇了,按理说老兵的成材率应该挺高的啊,怎么到李信这里,才出了三个人才?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