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章 吉祥物_我有座花果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复。

  说个话亦是经常咬文嚼字,半白话半文言文的。

  他年轻的时候,村民们看到他还替他惋惜,现在却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你说这位韩秋不干活吃什么喝什么呢?其实,终究还是有属于他的工作的。

  江南省算是华夏对于传统保留的较好的省份之一,几乎每个村都有祠堂,九溪村自然也不会例外。

  眼看着这位四肢健全却无心干活的家伙已经不可救药,村长刘青山只能让他接班守村里的祠堂,每月发五百工资,口粮则由村集体供给。

  看守祠堂不外乎是清扫祠堂,晚上睡在祠堂里看守一下,是个极为清闲也极为孤独的工作,但却极其适合这位,这一守就是二十年,守成了九溪村的吉祥物。

  为什么闲汉又变成了吉祥物呢?

  是因为这家伙不怎么干活吧,却又是饱读诗书。

  江南自古以来重教育,别看农村,村里和村民家里存有的古本却是不少的。

  这位则是借着看祠堂的工作机会,把九溪村祠堂里保存的那些个古书都读了个滚瓜乱熟。

  而其之所以选择下午就到处溜达寻老头儿们下棋,一来是为了蹭茶,二来就是靠下赢了别人好开口找人借书。

  二十年下来,九溪村含周围七八个村被他下棋熬走的老头儿不下上百,借去看的藏书却更是高达上千。

  可能关于现代互联网或科技方面的知识他是个渣渣,但若是谈古谈文,方圆十里八村,他就是NO。1。

  这一点,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没有争议。家家户户红白喜事,都得找这位吉祥物上去念几句有深度点的词好增加点涵养。

  所以,别看这位啥活不干,在村里的人缘却是极佳,都挺喜欢他,妹子除外。

  妹子都是挺清醒的,人帅有文化固然重要,但面包更重要,一月五百,一家子上山喝风吗?

  “怎么阿秋哥今日也来了?现在你不应该还在补觉的嘛!难不成昨天偷懒晚上没看书?”刘树笑着发问。

  当然了,刘树可没有揶揄的意思,他纯粹只是好奇。

  刘树对比自己大上十好几岁却是同辈人的这位,真的是打心眼里佩服。

  寄情于书,于棋,不与红尘牵扰,真正的与世无争的人,在当今这样的社会,已经不算是稀有动物,或许都应该算是濒危灭绝,类似于白鱀豚那种级别的了吧!

  没想到今天这样级别的生物却会来他这儿出劳动力挣钱,真的是太令人称奇了。

  “不是没看书,而是阿爷最近身体不佳,需药石良医。。。。。。”被刘树问的脸色微微一红,韩秋却是昂起头勇敢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他口中所说的阿爷,刘树自然知道,是原来看守祠堂的孤老,也是收留十来岁流浪到村里的韩秋的老人,今年已经是八十有七,算是韩秋在九溪村唯一的亲人。

  显然,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他来干活,是因为钱也不是因为钱。

  “怪不得,不过幸好阿秋哥你今天来了,否则我还要等到中午去请你的。”刘树点头,不再这个话题上继续纠缠。

  扭头对还有些担忧的婶婶说道:“阿婶您放心,阿树心中有数的!”

  不等婶婶再说话,刘树手一挥:“各位阿伯阿婶们,这两天的活,一是大家帮我把我昨天划好的沟渠挖好,二是帮我沿着花果山把树苗给种上,每人每天100的工资,中午包饭,工资每天一结。”

  “阿树果然大气嘞!”

  “去过省城就是不一样!”

  “那你说的嘞!阿树可是谭大爷最看重的人。”

  。。。。。。

  村民们一边夸着刘树,一边由两个主动站出来领头的人选择村民分成两队。

  一队主要由男人们组成的十几个人开始挖沟渠,一队由妇女们组成的二三十人则主动拿着已经送过来的树苗,向山边上走。

  显然,村民们很懂,挖沟是个力气活儿得由男人做,而且这沟可以慢慢挖,已经出土的树苗在这样的天气却不能多等,越早种下去成活率越高,人手自然越多越好。

  既有分工协作,又有专业的事交由专业的人来做的理念,这就是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

  已经越来越现代的刘树只能表示,先学为上。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