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5章 甘谷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种植大户,也有自行从各地赶来的蔬菜商贩,不一而足的都涌入了盘旋在山区的辣椒地里。

  天禾的辣椒示范基地在川区也只有不到一千亩的面积。

  最终天禾调整了策略,把突破口定在了灌溉条件没有保障的山区台地和南北浅山区。

  说到这,任福就想起了自家厂里生产的辣椒面和辣椒丝,色泽鲜红、细腻爽口、条纹匀称。

  周围人都凑近了些,有人震惊莫名,这产量确实很有诱惑力啊。

  慢慢的,他总结出了经验。

  全邦庆看不惯郑元得意的神色,说道:“这会儿是辣椒的产销旺季,价格低得可怜,一斤才4毛钱。”

  但随着天禾承诺种苗、农膜等物资可先由天禾垫付,后期付椒款时一并扣除费用后,订单才开始多起来。

  任福现年49岁,幼年时随父走南闯北,从事货郎行当,倍受了生活磨难艰辛。

  从27岁开始,经营各种生意。

  “老全,难受就说出来,我不会笑的。”

  ……

  技术人员笑了笑,“栽培条件不同,天椒1号的产量差距很大。眼前的山区台地,鲜椒亩产能达到3500斤以上。”

  郑元算起了账,“就算3500斤吧,一亩地产值也能有1400元。”

  甘谷渭河川区,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是辣椒最适应种植区域。

  不知何时,现场各自形成了几个小圈子,一名天禾技术人周边往往围着数名种植户。

  当然,也有人不屑一顾。

  “可是产量高啊。”郑元说话的同时,又向走在一旁的技术人员问道。

  “在条件好的土地上,天椒1号早春露地栽培产量能达到5000斤,早春保护地栽培亩产近万斤。”

  “附近的这几个村子条件确实差,地形复杂,水资源贫乏,灌溉条件有限,土壤贫瘠,抗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弱。”

  听到天禾的人说起天椒1号的产量,任福大咧咧的说道。

  “辣椒产量高,口感一般都不怎么好!”

  而且辣椒也并不是一直卖4毛钱一斤,错季上市的鲜椒卖一两元一斤的时候也不少。

  不算购椒专款账户里的两千万资金,天禾投入的现金就达到了一千三四百万。

  有人问道:“天椒1号高产能有多少斤?”

  那收益可就老可观了。

  天禾的技术人员也笑着说着,

  种植户的收益有了保障,相关部门有了政绩,天禾也能达到推广示范的目的。

  多方推动下,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才能如此顺利。

  凭借着优质的口感,他的辣椒产品饱受客商亲来。

  产品供不应求,也让他更加精益求精,对原料也越来越挑剔。

  辣椒属于多次采收作物,果实成熟一批采收一批,以减少养分消耗,增强辣椒的再结果能力,提高产量。

  “也不高啊。”

  1992年的时候,市场开放,看到家乡的辣椒烂市,这才开始经营辣椒加工。

  同时,为了让农业部门协助在散户中的推广,天禾还设立了受监管的辣椒款专用账户。

  人群中,不少人都动了心思。

  最终,整个订单种植环节的所有风险都集中在了天禾的身上。

  “天禾预估的鲜椒产量能达到多少?”

  周围的人一想,好像确实有道理。

  对于一些有实力和信誉保证的企业,以及专业蔬菜种植合作社,天禾还预付了一定比例的定金。

  看着甘谷山区里的辣椒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全邦庆有点难受。

  “老全,这可是山地啊!”

  “天禾来了后,新建了许多灌溉设施,同时技术方面,由露天直播改为了覆膜移栽,加强了病虫害的防控……”

  半山区的磐石镇上,已停满了各种大巴车、货车和小汽车。

  独特的是,在炒制的过程中,天椒1号的颜色逐渐变为诱人的红色,伴随着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而猪瘦肉的嫩滑与辣椒的爽脆交相辉映,让整道菜品更具食欲。

  请收藏:https://m.860b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